创新“孵化器”,智慧研发创效益
[摘要]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专注农产品精深加工,先后获得国家技术专利38项
晨刊讯 香喷喷的牛骨红豆挂面、独具风味的鸡骨水果味挂面……这些让人垂涎的面条制作专利均出自于滁州市凤阳县安徽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在这个以劳模+创新的团队里,崇尚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取得硕果累累:近年来先后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个,省地方标准1项,国家技术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专利15项,16个发明专利已授权。
作为一名80后,潘苗苗2004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于粮油加工业行列,从一线的劳动者做起,一步步成长为管理者,并先后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滁州市创业女能手”、“滁州市巾帼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工作中,潘苗苗着力推广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首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潘苗苗告诉记者,企业发展要大胆启发技术人才求异思维,注重培养全公司员工的专业技能。“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为劳模和公司的技术人员、职工搭建一个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不断提高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传帮带”放大劳模品牌效应,造就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队伍。
目前,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配备了820平方米的专业办公场所,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平台,拥有法国肖邦吹泡仪、降落数值仪等全套进口检验分析仪器。工作室注重科技创新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制定了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和工艺改造。
潘苗苗介绍说,滁州市小麦资源整体开发水平较低,小麦产后精深加工的技术及产业化加工水平亟待升级。为了攻克小麦深加工课题,工作室每年定期组织1—2次示范交流活动,争取完成1—2篇调研报告,1-2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和3项专利。经过努力,工作室研制生产出能适用于面条、馒头、面包等面制品的功能性营养强化全麦专用粉和麦胚深加工食品,获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900万元。
(记者张 然 整理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廉洁自律意识,各级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专题纪录片,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边看、边学、边讨论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教育。...
凤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