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二铺的秸秆“禁烧经”
10月9日一大早,在通往埇桥区西二铺乡沟西村的乡间小路上,满载玉米秸秆的农用四轮拖拉机一辆接着一辆,随行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车都是去沟西村秸秆堆放点的。
跟随着拖拉机,记者很快就到了沟西村的秸秆堆放点。远远望见一片占地十余亩的场地里,玉米秸秆堆成了小山。村支部书记李林正在场地里指挥卸车。一台鲜艳的红色抓草机不停地把草往高处堆起。
听闻记者来访,李书记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起来。在堆放点的旁边,一排硕大的发酵池一字排开,一台碎草机吃进秸秆打碎后扬入发酵池,有农民手持水龙头向碎草堆里洒水。见记者有些疑惑,李书记介绍说,这里是董学光养殖场饲草发酵池。秸秆粉碎洒水后在池中密封,经过厌氧发酵后就成为肉羊的优质饲料,可以保持好几年。这十个池子可以消化五六千亩地产生的秸秆。养殖场以每车5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作物秸秆。刚刚卸完秸秆的沟西村农民何素芹当即领到了100元钱,她家十亩玉米秸秆一共可以卖上四五百块钱,“就近有收购点,一亩地增加近百元的收入,还不会因为烧秸秆让土地板结,有这样的好事谁还烧啊!”何素芹拿着卖秸秆得来的百元大钞高兴地说。
几里外的葛林村雷光修养殖场也有处秸秆堆放点,记者赶到时正碰上骑着电动车来养殖场找人拉秸秆的本村妇女。她家的玉米是手工割的,找机械粉碎的话一亩地要花30块,养殖场有人上门拉秸秆,她就能省下这笔钱。见到村民找上门来,雷光修立即安排人去拉秸秆。雷光修是这个村的种植大户,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如何处理一度是个难题。为了实现就地过腹转化,他与人合资办了这个养羊场,把自家和周边村民的秸秆集中到堆放点,然后通过揉草机将秸秆软化后,打捆密封保存,保质期有一年半,既解决了饲料的问题,又让秸秆有了去路。
“秸秆禁烧的关键是为秸秆找出路,我们乡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各村设立秸秆堆放点,通过简单加工成为优质饲料,让农民有收益、企业没顾虑,实现农业、企业、政府的三赢。”西二铺乡党委书记李佑杰这样总结着他们的秸秆“禁烧经”。本报记者 张化云
采访手记:
作为农业大市,秸秆禁烧工作是件大难事。农时紧迫,劳动力外出,秸秆处理费时费力,农民积极性不高。虽然投入大量人力“堵”,但效果不佳。西二铺乡大力发展养殖业,让秸秆过腹转化,让农民和企业都得到利益,这种给秸秆找出路的作法使禁烧难题迎刃而解。“堵”不如“疏”,让秸秆得到最科学的利用,同时考虑农民的经济收益,这两点完美结合,就是解决秸秆禁烧难题的答案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一辆黑色轿车沿县道夹蒿路行驶到顺河乡广军家庭农场门前,缓缓停下,车里走下一位中年人,手拿相机,看着前来出售瓜菜的农民,不断地摁下快门。这位不是前...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