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滁州市政风建设工作位列全省第一

滁州日报 2017-11-06 08:50 大字

本报记者王晗笑通讯员徐进

这是一场重塑自我的革命。五年来,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以建设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政府为主线,滁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举千钧之力,迈铿锵步伐,加强政风建设。

加快职能转变,加强改革创新,转作风、强监管,建制度、堵漏洞,严查处、明政纪,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一系列实打实的行动为滁州冲刺总量全省第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在安徽省2016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滁州市政风建设工作评价前移五个位次,位列全省第一。

领导重视,以上率下传导压力

对党绝对忠诚是干事创业的灵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风建设,严格遵守《党章》,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明确提出“8个反对”,即:反对推诿扯皮、反对久拖不决、反对畏难却步、反对投机取巧、反对粗枝大叶、反对虎头蛇尾、反对揽功诿过、反对评头论足。

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统一步调、令行禁止,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承诺书》,公开承诺“十个带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与8个县(市、区)和78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对市(厅)级领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书》,在调研、接待、住宿等方面,主动接受监督。

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市政府定期召开党组会议和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政府系统廉政工作,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始终,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规定,织密扎紧“制度笼子”,切实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教育警示,党风廉政警钟长鸣

一起起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一句句声泪俱下的忏悔反省,凡是参观过滁州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的党员,无不感到强烈的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筑牢。今年,滁州市又投资7800万元建设镜园项目,为党风廉政教育增添新的平台。

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滁州市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举行党风廉政“清风大讲堂”专题讲座,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发送廉政短信,力促全市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重、提醒与警醒并行,推进“一园一展一戏台”,演出大型话剧《走出阴霾迎霞光》,举办“清风亭城美丽滁州”廉政书画展,建设廉政文化公园。做好“三谈两述”工作,全市共开展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065人次、述廉述责4061人次、诫勉谈话318人次。

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3561件,同比下降29.8%,首次出现下降态势。“信访举报量下降,充分说明高压态势下,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成效显著,政风明显好转。”市纪委信访室主任李建军表示。

严格执纪,八项规定落地生根

10月2日上午,在定远县最大的酒店龙星国际大酒店,客人们正络绎不绝地赶来。“市场在民间,昨天200多桌,今天100多桌,生意不错。”李经理介绍,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酒店每年政府性接待只有几十万元,这对于全年近千万元的总营业额来说,微乎其微。

十八大以来,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作风建设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党建+”助力业务提升

近年来,定远县审计局不断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路和载体,打造“党建+”模式,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2016年首次获得全市审计机关综合考评第一名。该局在审计现场成立临时党小组,坚持党建...

定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