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市农委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脱贫行动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王晗笑

滁州日报 2016-04-01 14:21 大字

鲜红的草莓惹人垂涎,幼嫩的西红柿挂上枝头,碧绿的西瓜秧苗茁壮成长……春暖时节,定远县蒋集镇大庙村的合肥·定远合作共建蔬菜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这个于去年5月正式创建的400亩的蔬菜基地,不仅是定远县重要的蔬菜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的“培训基地”。

蒋集镇党委委员、包村干部刘相军告诉记者,该基地一天用工量平均在40至50人,极大解决了周边贫困户尤其是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有的农民自己出去打工,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年拿每亩600元的流转费;有的种地打工两不误,农忙时忙自家的田,闲时来基地务工,一天能赚上80元。“还有一部分贫困户通过在基地打工学到科学的种植技术,且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政府再给贷款解决一部分资金,离开基地自己发展种植业。”仅去年,基地就带动大庙村近30户实现脱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产业是精准脱贫的基础和支撑,产业增收才能实现稳定脱贫。因此,推进精准脱贫,发展产业脱贫尤为关键。为了加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市农委在农业上做文章,围绕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这项基础性、开发性工作,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脱贫行动,迅速掀起产业扶贫的热潮。

全市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农委迅速行动,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成立了特色种养业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扶贫责任制,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组,党组成员牵头任组长,分县包村,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一方面成立了由33名中级以上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特色种养技术服务组,分成蔬菜、经济、粮油、畜牧、渔业、农机等6个专业组,全程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提供技术服务。如今在农委系统,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扶贫、扶贫没有局外人的良好氛围。

在春节前,市农委及时印发了《滁州市特色种养业脱贫行动方案》,明确了脱贫工作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发展重点和工作举措。“未来3年,我们将以项目为抓手,以“一村一品”特色种养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抓点示范为主要平台,干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通过‘输血\’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市农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崔守龙说。

*,贵在精准。为了研究具体对策,市农委9个工作组对123个贫困村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技术要求、市场行情等因素,制定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年度实施方案;开展观摩、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头脑扶贫先行,努力做到“内炼真功夫,外援真专家,团队真服务”。同时,建立月报送、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制定考核办法,保证事有人干、责有人负,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崔守龙说,下一步,市农委将着力协调落实“一村一品”专项资金,建立健全“一村一品”项目库,精选脱贫村“一村一品”示范点,力争“一村一品”示范点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

新闻推荐

关于注销定远县宏大采石厂采矿许可证通知的公告

关于注销定远县宏大采石厂采矿许可证通知的公告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