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农村里的“新婚礼” 本报记者李 慧

滁州日报 2014-10-09 15:25 大字

[摘要] 新农村里的“新婚礼” 本报记者李 慧

2014年,谐音爱你一世年。图个好彩头,今年“十一”结婚的人特别多,记者在定远县大桥乡,亲身感受了一场别样的“乡村新式婚礼”。

10月1日一大早,在定远县大桥乡的新农村公路上,许多迎亲的小轿车排成了长龙,老乡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发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赚了钱,又回到了农村,当起了小老板,自己干事业了。汽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飞驰着,马路两边,透过摇曳的树叶,灰瓦白墙的两三层小洋楼一幢挨着一幢。

走进村头一幢2层小楼,这里是新郎何明东的家,客厅里一式的新式家具,55寸的大彩电挂在墙壁正中央,柜式空调、最新款电脑、双开门大冰箱,还有整体橱柜,这些在城里家庭才能看见的东西,已经悄然走进农民的家里。

老乡做事喜欢早。不到10点,院子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乡里乡亲,大家也没闲着,帮忙把酒桌摆满堂前屋后。桌上摆满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味小吃——炒米、油炸果子。村里几个会跳舞的姨婶兴致来了,在院子里边唱边跳,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村里最有名的兼职大厨张涛正带领几个小伙,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厨房里给大伙忙活着特色美味。“土公鸡烧板栗”、“农家小炒肉”、“辣炒小干鱼”等等,整整烧了几大盆。张涛说,今天的婚礼宴席菜品都是自家养的,自家种的,虽然没有城里菜肴做得那样细致,但绝对别有一番风味。为了提倡节俭,宴席实行自助餐式的,吃多少盛多少。

结婚典礼开始,刚刚还在吃果子聊天的老乡们,转眼就变成的舞蹈演员。敲锣打鼓吹唢呐,大叔、大婶们穿着大红大紫服装,随着鼓乐声扭动起来。

大门口,鞭炮声响了起来,新郎身戴红花,新娘穿着传统旗袍,俩人满面笑容地走来,频频向宾客作揖敬礼。随后,跨火盆、挑盖头、拜堂成亲,韵味十足的传统婚礼让老乡们拍手称赞。

新郎何明东大学毕业后,曾在大城市打拼了一段时间,如今,他回到家乡创业小有成就,婚礼沿用传统模式,让他很自豪,他告诉记者,村里上年纪的老人一听说我们的婚礼是老式的,都执意要来现场看,她们说只在年轻时见过这样的婚礼。年轻人看中式婚礼是“瞧热闹”,老人看中式婚礼是“念旧情”。希望借此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农村遍地开花。

乡村婚礼传统简单朴素,虽说没有城里人的繁缛、奢华,但也不乏热闹喜庆,大人笑,孩子闹,庄稼人享受热闹和欢乐的背后,更多的是浓浓得人情味。

新闻推荐

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定远县第五批选派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冯再雷 赵世近

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定远县第五批选派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冯再雷 赵世近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