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臧家超的“西瓜经”

滁州日报 2013-07-25 13:26 大字

[摘要] 臧家超的“西瓜经”

本报记者葛新亮 本报通讯员冯再雷

“喂,老臧,你的西瓜给我留5000斤,后天去提货!”“臧老板,再给我加4000斤西瓜,明天一早就派车去拉!”……入夏以来,在定远县池河镇高刘村,西瓜“大户”臧家超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这样的电话,前来购买西瓜的客商络绎不绝。

“给我1万斤,我天还没亮就从南京赶过来,给6000斤怎么行呢?”近日,记者来到臧家超的西瓜大棚采访,刚下车,就听见从南京赶来的客商郭太根正在和臧家超“谈判”。

“本来只能给4000斤,因为考虑到您大老远赶来,才又加了2000斤,不能搞1万斤,否则明天合肥的客户来就没有货了,真对不起,再说,我也不能让他们空车回去呀,您就体谅一下了,都是朋友嘛!”臧家超一边擦汗,一边满脸堆笑地解释道。

经过“交涉”,郭太根拉着8000斤西瓜“忿忿不平”地走了。

“我们的西瓜质量有保障,个大瓤甜,好卖,有的客商怕打电话订不到,就直接上门要货。” 臧家超介绍说。

说到为什么会种西瓜,臧家超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刚刚兴起打工,家庭贫困的臧家超只身去了北京,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城市立足很艰难,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当地人种西瓜致富,当时就起了心思,回乡种西瓜。

1990年,臧家超回到家乡西卅店镇,学着北京郊区农民种植西瓜的做法,他也建起了西瓜大棚,由于不懂技术,不知如何保持大棚的温度,到了冬天,温度骤降,正准备上市的西瓜变成了“冻”瓜,5万多元的投资赔了个底朝天。

然而,天性不服输的臧家超坚持了下来,意识到技术难题之后,臧家超开始自学西瓜种植技术,情况逐年好转。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池河镇高刘村在进行土地流转,于是就到该村承包了90亩土地,建起大棚继续种西瓜,由于销售红火,高刘村的许多村民也开始效仿臧家超种起了西瓜。村里也成立了西瓜协会,协调县农技推广中心解决技术难题,分析市场,培育优良品种。这让臧家超的西瓜越种越多,越卖越好。

说起这些,臧家超眼中充满了感慨。

目前,臧家超有30多个西瓜大棚,从4月14日开园到现在,一直供不应求,平均每天能卖出1万多斤。“一季下来,销售额在40至50万元,净赚25万元左右。”估算了下今年的收入,老臧乐开了花。

“明年我还想再扩大100亩种植面积。”看到今年红火的市场,老臧开始谋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准备再向村里申请承包土地。

老臧的雄心来源于村里的西瓜协会,该村实施“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西瓜协会把该村无籽西瓜、有籽西瓜、番茄、香瓜、青椒、黄瓜六个品种成功注册了无公害果蔬——“嘉禧”牌商标,统一供苗,统一网上销售,村民免费使用“嘉禧”牌商标,农民基本不出村西瓜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今年我村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每亩地收入估计在4000元左右,而大棚种植的西瓜收入会达7000元以上!”高刘村西瓜协会会长封保清介绍说。

新闻推荐

定远确保惠农资金发放准确及时

定远确保惠农资金发放准确及时

定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