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群众共享广电文化大餐 ——滁州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综述 通讯员王玉荣 本报记者蒋海潮

滁州日报 2011-10-17 17:11 大字

[摘要] 让群众共享广电文化大餐 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综述 通讯员王玉荣 本报记者蒋海潮

在定远县拂晓乡林业村,白天村民们忙着地里的农活,到了晚上,都聚在电视机前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谈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民们都争着夸这项民生工程好。

村民李福贵感慨地说:“我们最喜欢看中央七套农业节目,看致富经、农广天地、科技苑、每日农经等节目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乡村大世界、乡土、阳光大道等节目更是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乡风乡情。同样是农村,我们和其他乡村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也想尽快发展起来,哪天也能上回电视,让外面的农民也认识认识咱。”

在滁州,正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李福贵一样,享受到广播电视村村通这项民生工程所带来的福音。近年来,滁州强力打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求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这道文化盛餐,以此促进农村发展。

为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宣传力度,市文广新局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行业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能,统筹推进全市广播电视“声、屏、报、网”进行主要宣传,同时辅以民生工程简报、宣传栏、标语和广场宣传的形式,并首创全市民生工程有奖征文活动,将各单位实施民生工程的情况刊登在《滁州日报》和《滁州广播电视报》上。同时印发了上万份致全市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在全市范围内分发,并在公开信上公布监督电话,电话公布后,群众反映强烈,他们纷纷致电表示满意,并提出很多可行的建议。

如果没有制度和机制做保障,“村村通”的真正通和长期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滁州市利用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和其他媒体,大力宣传“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先进典型,掀起“村村通”宣传热,使更多的人了解“村村通”、参与“村村通”、支持“村村通”。同时,对“村村通”工程建设,严格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村村通”工程协调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及技术维护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制度化保障。此外,还落实督查机制和奖惩机制。全市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日常指导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奖优惩劣,确保各地的工程经得起验收。

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全市各地广电系统强化管理职能,切实承担起广播影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政治责任,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5年力争实现“户户通”。目前,全市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经提高到96%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已经达到20.64%,全市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也得到升级改造。

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一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完成了2258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截至2010年10月30日,所有任务已经全部提前完成,这也让滁州各地真正实现了“村村通”。

新闻推荐

朱湾镇“三步法”解信访难题

朱湾镇“三步法”解信访难题

定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