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牛”气冲天奔小康 ——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发展肉牛养殖脱贫记

左江日报 2017-07-03 10:45 大字

□本报记者陈文圣特约通讯员李志高

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有11个自然屯,全村1233户4568人,其中贫困户177户713人。在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且缺水严重,村民生活水平低下,该村成为了贫困户。

“去年11月底,南岭村通过‘双认定\’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南岭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小彪骄傲地告诉记者,去年,南岭村人均收入4869元,比2015年增长9.9%,连续3年增长8.6%以上。“今年3月27日,自治区还专门发文在全区通报了南岭村成功脱贫摘帽的做法呢。”

一个曾经“女孩争外嫁,男孩愁娶妻”的贫困村,是如何实现整村脱贫呢?

胡小彪的回答干脆有力:“养牛!科学养殖,规模养殖。”

据胡小彪介绍,2016年,市委书记刘有明到南岭村调研产业扶贫工作时,结合实际,前瞻性地提出了南岭村要充分利用养殖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思路,为南岭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明确了发展方向。

说干就干。南岭村充分利用市委办等市、县帮扶干部的作用,把各项扶贫政策和产业计划点对点传达到农户,动员群众通过养牛增加收入,从思想上提高群众养牛的积极性。自去年6月以来,仅市委办的干部就入户1534人次,为群众解答具体问题191个,解决贫困户上学、贴息贷款、种养殖产业发展等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解决了群众思想上的顾虑后,我们主要以‘贫困户+金融扶持资金+入股于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托管于养殖大户’等模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天等县驮堪乡副乡长赵建波介绍说。

去年,南岭村建成大华南岭肉牛养殖小区和犇犇肉牛养殖小区,通过龙头企业和能人带头示范“双带动”,推动贫困户由传统养殖向现代生态养殖转变。同时用好“以奖代补”和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仅这两个养殖小区,就直接带动23户贫困户参与养殖,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目前,南岭村已建成养殖小区7个,在建3个。全村245户养殖肉牛600头多,其中,贫困户参与肉牛养殖115户,少则二三头,多则10多头。

村民黄克锋去年利用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参加犇犇合作社,养殖肉牛4头,年底收入35320元。今年年初,有了第一批收入的黄克锋建设了自己的养殖小区,带动2户贫困户参与养殖,自己养殖有14头肉牛,预计年底有望实现养殖收入达10万元。

“现在党的政策那么好,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帮扶贫困户,我对发展肉牛养殖很有信心。”村民冯全炮去年养殖肉牛2头,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7722元,达到了“八有一超”标准,实现了脱贫。“今年我再养4头牛,明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在南岭村,像黄克锋、冯全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李焕昌去年养牛1头,今年养4头;李焕生去年入股大华公司,今年独自养牛4头;农生意去年养殖肉牛4头、生猪5头,今年计划多养4头牛……

一个个成功脱贫致富的例子,让群众养牛的积极性大涨。南岭村大量的牛养起来了,牧草、玉米杆、甘蔗尾叶等牛青饲料的需求量就增加了。

“我们早就想到这些了。”赵建波说,今年年初,政府就发动群众种植各类青饲料。如今,全村约80%的农户种植玉米、甘蔗等作物,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甘蔗尾叶等,则成为青饲料出售给养殖小区。

新闻推荐

服从服务中心工作写好土地管理新篇章 ——崇左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黄献山通讯员陆升建王静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去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中心工作,按照稳增长的措施要求,节约集...

天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