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静好岁月

广西日报 2021-02-01 07:22 大字

本报记者袁琳陈明桂实习生曾彦霏

2017年,记者曾探访广西首创土地“小块并大块”的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今年1月29日,记者再次踏上这片有着“红色”底色的土地,只见龙州县水窿果蔗产业(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区和辐射区,产业更加兴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实实在在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上龙村的果蔗地里,新种植的果蔗已长到一米高,间行中或长着准备丰收的玉米,或种着每棵二三公斤重的芥菜。上龙村弄农屯村民黄有成指着自家的9亩果蔗地告诉记者,他家的果蔗平均亩产10吨,今年卖蔗收入有十多万元,再加上套种玉米和蔬菜,果蔗田几乎能称“二万元田”。

这片田成方、道相连、渠成网的示范区,曾因农民自发将土地小块并大块,推动现代化管理经营而深获农业专家的好评,2015年便获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17年又评为四星级。

如今示范区不愧是“四星”,连片主种黑皮果蔗8800亩,是全国最大的黑皮果蔗种植基地,辅以粉蕉、火龙果、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让示范区里的农民群众在第一产业上就实现了增收多元。核心区里,龙泉景区、龙州(水陇—甫茶)红军路景区于2018年创3A级景区,在节假日期间吸引游人纷至沓来,村民又吃上了旅游饭。坐落于田间的饲料加工厂,将8000多亩的黑皮果蔗叶吃干榨净,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4万多吨蔗叶变废为宝,不仅为环境减了负,更为蔗农增收260多万元。

“今年饲料加工厂还要继续扩大产能,计划多消化周边2万吨糖料蔗蔗叶。”上龙乡人大副主席龙天奎介绍。

依托红色旅游,上龙乡新联村甫茶屯的村民利用种蔗闲余时间,开起了一家“红军食堂”。一群二三十岁的小伙在参加人社部门开办的厨师培训班后,拉起一支经营队伍,做出各色“红军餐”,让游客深度体验了“红色”土地的饮食文化。

临近新春,上龙村各村屯里,母亲带着孩子在公园一般的村子里玩耍;老人们聚在一起聊着家常;男人们利用农闲就近打些短工;回乡过寒假的大学生在爷爷的带领下,一边听着当年红军的故事,一边为村里的发展描画规划图……乡愁如画,一切是那么静好!

新闻推荐

龙州县人民医院开展梅毒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龙州讯近日,龙州县人民医院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梅毒、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过程中,该院皮肤科谭元清医师、内一科马婉...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