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上家人去扶贫 ——大新县宝圩乡尚艺村第一书记谢履攀小记

广西日报 2017-05-25 07:15 大字

本报记者 莫 迪  通讯员 黄德民

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把家安在了“第二故乡”,扑下身子寻找脱贫计。在大新县宝圩乡,他被乡领导和群众交口称赞,他叫谢履攀,尚艺村第一书记。

认真实干好书记

“认真、实干,这样的第一书记我满意!”尚艺村党总支部书记农雄新快言快语。

尚艺村511户2315人,甘蔗种植面积4800亩,外出打工有600多人。多年来,甘蔗生产和外出打工一直是该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58人。

2015年10月,谢履攀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来到尚艺村担任第一书记。

此后,他几乎没有双休日,整天像一只陀螺满村跑,村里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走到哪里,男女老少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谢履攀知道,发展产业是拨掉“穷根”的关键。2016年初,陇汤屯被列为甘蔗“双高”建设点。乡村干部曾5次到村里动员推广甘蔗种植良种良法,但因群众对“双高”工作不理解都被拒绝。2月29日,谢履攀获悉这一情况后,心里很焦急,全区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培训会刚结束,他就从县城赶回陇汤屯,再次召集村民动员推广。当晚,全村群众签字同意搞“双高”。

甘蔗“双高”给陇汤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陇汤屯村民小组长农忠民告诉记者:“我屯甘蔗面积有500多亩,去年438亩甘蔗搞‘双高\’后,平均亩产量由四五吨提高到七八吨,‘双高\’户年均增收5600元。多亏谢书记!”

如今,尚艺村10个自然屯个个搞“双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新县“双高村”。

此外,尚艺村肉牛、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多。2016年,尚艺村97户405人脱贫,实现脱贫摘帽。

不是亲人胜亲人

2016年8月一个雨天,谢履攀走访百着屯贫困户李美华家时,被眼前的情景呆住了:由于年久失修,两间破烂的瓦房摇摇欲坠,屋顶多处漏雨。65岁的李梅英告诉谢履攀,她的女儿李美华原来嫁到外地,已经生育了两个小孩。由于婚姻不幸,2003年,李美华带上儿女返回娘家居住。无奈,瓦房受损严重,每逢下雨,一家4口人不得不跑到亲戚家避雨。

之后,谢履攀多次登门慰问看望李美华,不仅给她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还为她争取到危房改造补贴。去年10月,李美华把旧房子拆掉,建起两间平房,不再担心下雨。

隘秘屯贫困户农再先的女儿赵金彩,2016年考上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因家庭困难计划放弃就读。谢履攀知道后,多次上门做工作,并帮助赵金彩申请雨露计划、助学金等事宜。谢履攀还开车送农再先父女去学校报到。下车时,他递过去两百元钱,说:“你们家现在还困难,我这个书记也没什么钱,就表示一下心意,算是祝贺赵金彩考上大学了。”农再先父女深受感动。

“没有谢书记像亲哥哥一样劝说,当初真的就弃学了。”赵金彩几近哽咽。

扶贫路上“螺丝钉”

“谢书记带上一家人到宝圩开展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一颗心“钉”在工作上,从来不叫苦喊累。”宝圩乡党委书记许凤锦说。

去年11月,谢履攀的次子谢南俊出生后不久,因患黄疸高、婴儿肝炎综合症等疾病到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当时正值全乡扶贫工作到了攻坚关头,谢履攀无法请假到医院陪护,只是打电话交代妻子罗礼萍好好照顾次子。谢履攀没有向领导和同事透露小孩的病情,悄悄把在广东务工的父亲叫到宝圩照看刚满两岁的大儿子。次子病情由于反复,多次住院留医,而谢履攀因周末加班大多未能到医院看望,义无反顾地与同事们一起投入“白加黑”工作中。

谢履攀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但生活上标准很低。刚来宝圩的时候只有他和爱人及大儿子,乡里给他安排了一间一房一厅的套房,面积20多平方米。去年,随着次子的出世,加上前来帮忙的岳母,家里增加到5口人。一间房里,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将两个床铺分开,地面上零乱地放着一些玩具,显得拥挤不堪。“乡里干部多,住房紧张。虽有点挤,但我习惯了。”谢履攀乐呵呵地说。

谢履攀帮扶的尚艺村已于2016年脱贫,但后续的巩固脱贫成效工作依然繁重。谢履攀说,接下来的驻村时间,他把大儿子送宝圩乡的幼儿园就读,将依然带着一家人在宝圩,做扶贫路上坚定的一颗“螺丝钉”。

新闻推荐

崇左市2017年禁毒工作现场会在大新召开

本报大新讯(记者唐婕)5月18日,崇左市2017年禁毒工作现场会在大新县召开,会议总结上一阶段禁毒工作取得的成效,就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自治区禁毒办主任、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颜琦玮出席会议...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