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难”脱贫记

池州日报 2018-11-21 07:18 大字

□ 通讯员 江雪飞

“要不是扶贫干部这样细心,像老吴这样的家庭根本摆脱不了贫困。”

“是啊,这样的‘老大难’能够脱贫,帮扶他的干部真是不简单。”在大演乡,听到最多的是老吴脱贫的故事,说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包保责任人谭胜。

说起脱贫前的老吴,周围的人对他都没有好印象,因为这个人不仅不思进取,游手好闲,而且还是个频繁上访的“刺头”。这也难怪,多年以前,老吴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的。儿女双全,妻子身体康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一次不幸的车祸,他的一双儿女葬身车轮之下,自此,妻子终日悲痛欲绝,以泪洗面,或许是长期郁郁寡欢所致,竟在近年患上了癌症。如此众多的打击,使得原本勤劳的老吴一下子垮了下来,完全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也产生对社会不满的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索性对妻子不闻不问,终日借酒消愁,麻将度日。

针对这样一户特殊的贫困户,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扶贫干部,无时无刻不放在心上。但是,要想尽快让老吴摆脱生活的阴影,从贫困的泥潭里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6年10月,30多岁谭胜被组织上选派到大演乡任挂职副书记负责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一上任,他就“盯”上这户“老大难”。 虽然自己分管这一大摊子扶贫工作,但作为分管领导,他还是把“最硬的骨头”留给了自己。

谭胜清楚,要想真正帮助贫困户,必须要做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变客观脱贫为主观脱贫。刚开始时,他多次上门找到老吴,和他促膝长谈,分析贫困原因,没想到,已经“心灰意冷”的老吴总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架势,甚至对谭胜的劝说充耳不闻,对他的频繁走访避而不见。

面对这些,谭胜并没有灰心。在他看来,老吴并不是不待见他,而是对自己极度贫困的处境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要想老吴重新振作起来,必须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怀。那段日子里,只要发现老吴在家,谭胜总是见缝插针地找他谈心,最长的一次长达3个小时。鼓励他要面对现实,不要永远沉浸在痛苦中,讲事实摆道理给他听,同时根据老吴的家庭情况,一项一项帮他落实计生奖扶、失地保障、大病救助、重度护理费等帮扶政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到一项项帮扶政策的落实,老吴从心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谭胜为自己不辞辛苦地奔波,这位内心已经“麻木”的汉子留下了动情的泪水。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老吴无意识中哼出了这两句歌词。也正像歌词中所说的那样,经过谭胜帮扶,老吴不仅获得了每年近3万元的资金补助,缓解了家庭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老吴像变了一个人,按时陪妻子到医院化疗,精心照料她,让妻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在陪妻子之余,还想方设法种植一些蔬菜、瓜果,拿到市场变卖,增加家庭收入。“我现在已经脱贫,总不能老是向政府伸手,自己能挣多少是多少,只有自己挣钱,那才是长久致富的路子。” 老吴这样说。

新闻推荐

乌桕在江湖 许冬林

乌桕在江湖。它在偏远江湖,独对秋风,用霜色渲染繁华。朋友跟我说,秋天去皖南看塔川秋色,是一趟不可省略的旅程。我初...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