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入股办旅游村民吃上旅游饭——访安徽怪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华

池州日报 2018-11-09 07:00 大字

□ 记者 江志

11月4日,来自安徽合肥、江苏南京的400多名游客刚刚抵达石台县横渡镇钓鱼台怪潭景区,就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南京游客向善青掏出相机,边走边拍,他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我这是第三次来这个景区了,每年我都会和家人或朋友来这小住几日,拍拍皖南这如山水画般的秋景。”

安徽怪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华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景区里汽车的马达声和游客的喧闹声总是如期而至,为偏僻而宁静的小山村注入了活力。说起农民办怪潭旅游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池州复建30周年,我们的日子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渐红火。”

钓鱼台是横渡镇横渡村的一个村民组,有40余户,150多人,坐落于管溪、琏溪、鸿凌溪三河交界处。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成为商埠要津。以前,这里的村民们除了种田种地、售卖茶叶山货外,大都从事木材加工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叫“靠山吃山”。由于当地的林业资源丰富,只要下力气干,倒也不用为过日子发愁。然而时间长了,林业资源渐渐开始显得匮乏,生产资料变得越来越有限。村民们意识到,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他们面临的将是“坐吃山空”的局面。

虽然钓鱼台方圆不过1公里,但其自然景观的秀美和地域文化的深厚在横渡镇乃至石台县独具一格。1986年,钓鱼台40余农户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入股办起了新桥电站,每户年底都能分红1500元。让农民入股办企业,农民得到实惠,劲头更足了。

2005年,石台县秋浦旅游公司看中这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钓鱼台开发了漂流旅游项目,并取名“怪潭漂流”。2006年9月,由钓鱼台村民发起成立的股份制企业“诗之河”旅行社收购了怪潭景区的经营权,并买断水电站经营权30年。

由全体村民推选的企业董事会经讨论决定进一步扩股增资,加大景区和电站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钓鱼台全组共有49户村民集资入股,村民变股民,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将漂流起点码头上移,使漂流路线延长2公里,同时在新建码头增设停车场、综合楼、钓鱼台酒店等基础设施,并对新桥电站的实施扩建技改,将装机容量从原来的175千瓦提升至275千瓦。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之后天的开发和宣传,怪潭漂流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昔日沉寂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

在景区,记者看到,停车场停着5辆大巴车,游客在这里观赏风景和漂流。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江西南昌。当记者问起他是否对此景区感到满意时,他说,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大家感觉很好,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公司总经理胡晓华介绍,去年一年,景区共接待了游客13万余人次,其中最多的一天是3000余人。随着开发和宣传力度的加大,景区在外界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而这些游客大多来自本省、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他们的到来,也坚定了公司的股东——钓鱼台村民们的信心,使他们看到了经营乡村旅游的美好前景。

胡晓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安排了本村和周边40多位村民就业,过去,这些村民从事木材加工,年收入约5000元左右,而现在,他们工资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

村民办起了“农家乐”餐馆,在旅游旺季生意很好,遇到游客多的时候,忙都忙不过来。乡村旅游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过去守着“富山”却受穷,自办起乡村旅游后,“农家乐”餐馆、旅馆生意火爆,村民菜园里的绿色蔬菜、采摘的山果、野菜都成了“香饽饽”,一年下来,一户“农家乐”可挣约15万元。

随着各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怪潭景区又将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找准切入点,努力体现差异化、特色化和多样化经营,打造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胡晓华告诉记者,他们的景区现在仍在开发和不断完善之中,从长远考虑,怪潭景区的建设将向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景区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挑选一些自己的员工送到外面培训,提高专业水平,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聘请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加盟。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政府除按政策给予一定扶持外,景区还多渠道、多途径,吸纳资金投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让乡村旅游这艘小船,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扬帆远航。

新闻推荐

大演乡发展党员“严把三关”

本报讯(通讯员大演宣)为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大演乡党委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