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切药师”的脱贫史——记七都镇毛坦村贫困户吴小娣脱贫事迹

池州日报 2018-05-09 07:54 大字

□ 通讯员 吴慧 舒春龙

夏天的夜来得也比较迟,天微微黑的时候看见65岁的吴小娣点着50瓦的灯泡在药材厂切割前胡。他习惯性地将老花镜往鼻梁上一推,眯着小眼用那漆黑既熟练的手,一手拿前胡,一手操刀,手推刀落,刀起手推,每片切下来的厚度一样,认真切药材的样子就像给病人做手术的医生,十分可敬。药材厂的每片前胡都是他简单的动作切起来的,就这样重复的动作,他干了三年,824天的努力,换来了脱贫光荣证。

吴小娣是石台县七都镇毛坦村的贫困户,2014年因在工地务工重伤致残疾,曾在医院躺了大半年,在妻子和弟弟的细心照顾下,渐渐恢复意识,虽然一只耳朵听不见了,但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加上妻子体弱多病,无收入来源,为帮他们脱贫,以种植中药材为主的二宝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主动找到支部书记了解情况,商议脱贫方案。“自从我受伤残疾后重活干不了,无法外出挣钱,生活比较困难。宏宝主动让我去合作社工作,每天按量结算工资,这样我既有了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吴小娣说。

刚开始他拿着自己的扶贫手册和身份证来到二宝合作社,问:“这里是不是要人啊?”还未等他说完,宏宝就直接让他过来签合同了,“签了这协议,您就可以享受我们提供的一些优惠措施,您只要有时间就过来帮忙”。吴小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干了,虽说是尝试,但做起事来也不含糊,可能是因为农村人的朴实吧,只要做了,就一定做好、做实、做稳、做细,让“东家”不吃亏。刚开始由于耳朵听不见、手也受伤的缘故,做起事来不那么利索,一天只有十多块钱的收入,看着别人干活那个麻利劲,就感觉自己是个残疾人。他想做一个正常人,做正常人做的事,干正常人一样多的活甚至更多,为了赶上差距,他每天总是做到最后一个才走,回家的时候还在想今天切的药材厚度怎么不一样,下次如何改进。就这样勤能补拙,第124天的时候,终于赶上进度,切20箩筐,赚了120块钱,手上的人民币完成了蓝色到黄色、到绿色、再到红色的终极转变,这让他坚信一句话: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这天过后,干活干的只会做得比别人多、不会少,他妻子和他开玩笑说:“之前没发现你有什么特长,现在看来药材厂是为你准备的”。他自己也调侃地说:“别人都是老师、药剂师什么的,我给自己也取了个名称,切药师,乍一听也是个有文化的人”。

“切药师”这活一干就是一年,这一年,他在合作社赚了7000元,年底拿到钱那一刻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家靠扶贫,没有扶贫,我就享受不到这好政策,今天就挣不到这么多钱。”。第一年尝到了扶贫带来的甜头,第二年继续签订协议,不但如此,还将家中零碎、抛荒的2亩土地放心交由基地租种,以一年500元/亩的价格租给合作社。想着不仅荒地得到有效利用,还为自己挣了1000元,一举两得。如今老两口是我切药来你装箩,你采茶来我加工,夫妻脱贫路上把家还。

当看见他继续在药材厂里忙碌的身影,忙碌中不失笑容,就知道他对这份工作的认真与喜爱。脱贫攻坚亦是如此,整个脱贫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来实现我们的小康梦。

新闻推荐

坚守一线护航通信“生命线”——池州移动“最美移动人”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语:他们忠诚担当有所作为,尽职尽责平凡坚守;他们至诚至信精益服务,攻坚创新提质增效;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最美移动人!在池州移动,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或是在艰苦一线上跋山涉水的维护人员,或是...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