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税收”唱出发展“最强音”——市地税局践行绿色税收理念助力池州绿色发展

池州日报 2017-10-11 01:00 大字

□ 记者 徐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市地税局坚持依法治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绿色税收之桥,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持续释放全市生态红利。

税制改革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矿山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后,我们加大投入资金,通过技术改进、挖掘潜力等,实现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将资源吃干榨净。”青阳宝宏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进向记者坦言。

据了解,资源税改革以来,该企业资源税负担率从6.17%下降至5.50%,预计2017年资源税减负将达100万元。“近两年国内白云石市场有所好转,加上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后税收负担减少,可以使我们将更多地资金用于安全、环保投入,提高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孙进告诉记者,该公司还新建了厂房并实现所有生产设备全覆盖,将厂区到318国道近4公里的路面全部硬化,正在积极争创“绿色矿山”。

除了资源税改革之外,市地税局坚决落实各项税制改革任务,认真做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环境保护税开征及水资源税扩大试点等改革工作,让纳税人第一时间享受税制改革红利,引导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为池州市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税费优惠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专业从事柴油、汽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在企业成长中,贵池区地税局帮助我们及时享受社保费降率政策,自2016年5月1日执行以来,每月能为企业减负1.5万元,对于2016年净利润不到2000万元的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清楚地记得,2016年,当贵池区地税局了解到公司个人股东将上年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形成了个人所得税1040万元,由于股东并未实际领取所得,难以按时缴纳的情况后,复制应用中关村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辅导财务人员办理了分期缴税计划,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有了地税部门的全力支持,我们的底气更足了!”说起以后的发展,该负责人信心满满。该公司2016年度销售收入1.5亿元,2017年预计将达到4亿元。

市地税局准确把握税收在服务经济、改善民生的职能定位,坚持“不该收的一分一厘都不多收”,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去年以来,落实鼓励高新技术类、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类、转制升级类、节能环保类等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免税款2.2亿元,落实社保费降率政策减免基金费1.6亿元。一系列优惠政策“真金白银”的兑现,以税费收入短期的“减”换取企业经济效益长期的“加”,为持续推动绿色产业又好又快长远发展注入了活力。

创新服务释放绿色税收红利

在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香飘十里的水果种植基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70人,带动农户800户,户均创收5000元以上。“在合作社发展壮大期间,县地税局加大对我们的税收帮扶力度,开辟‘绿色通道\’进行服务,生意越做越好。”石桥步水果合作社负责人对地税部门连连称赞。据统计,去年,石台县16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税收优惠达215万元,增强了石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动力,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为让更多的企业了解绿色税收政策,享受绿色税收带来的红利,全市地税部门坚持服务要优质有感,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国地税深度合作,推出一系列联合办税、手机APP移动办税等针对性服务举措,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

“绿色是池州的天然优势,建设绿色池州,地税部门责无旁贷。”市地税局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该局将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契机,加大政策落实、服务优化力度,让“绿色”行业纳税人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最美”之道——看石台如何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记者左平一个山区小县如何敢称中国“最美”?偏居一隅、弹丸之地的石台就有这样的勇气和豪气!爱山爱水,涵养“最美”森林覆盖率8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绿色,是石台最动人的色彩。大气负氧离子平均...

石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