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今年池州市预计增殖放流鱼类1470万尾

池州日报 2017-06-23 04:00 大字

记者 冷静俏 文/图

近日,记者从市(县、区)级农委了解到,今年池州市自然水域将增殖放流鱼类约1470万尾。其中,石台县秋浦河横渡段和矶滩段、清溪河,贵池区长江贵池段流坡码头已经在2、3、4及6月份进行了多次人工增殖放流,东至县和青阳县将在7月初或上旬,在大青湖、青通河、七星河分别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据介绍,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池州市范围内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主要是向符合条件的江、河、湖自然水域投放育成的鱼苗。

今年2、3月份,石台县率先在秋浦河横渡段和矶滩段,放流鲢鱼、鳙鱼、草鱼和鳜鱼10万尾,而后又在4月份向清溪河投放黄尾鱼20万尾。“石台县地理位置以及辖区内河流水域特性决定了它需要早春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石台县水产站站长袁辉学介绍,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群体,改善生物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改善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

石台县从2009年开始对境内多条河流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刺鲃鱼俗称‘将军鱼\’,是水域较名贵经济鱼种,由于早年人工捕捞频繁,在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时,野生刺鲃鱼几近绝迹。”袁辉学说,经过几次刺鲃鱼鱼苗引进和放流,现在石台县刺鲃鱼鱼种已经恢复。

“8年的人工增殖放流,秋浦河渔业资源得到恢复,种群数量增加、结构改善,目前59种鱼类已经得到恢复。”袁辉学告诉记者人工放流哪些鱼种,主要是考虑境内的渔业资源状况和河流内饵料资源状况,“例如,鳙鱼就喜欢‘肥水\’,即水质中含有丰富的水生浮游植物和动物。”

6月6日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放鱼日”。贵池区水产局同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贵池段流坡码头,放流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共计540万尾。

“这是根据现在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状况,我们采取的一种养护资源、恢复资源的一种措施。”贵池区水产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长江水域的资源恢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多元化的水生生物资源已遭受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仍然遭受多角度的损伤。

记者发现,今年池州市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鱼种,以鲢鱼、鳙鱼、草鱼居多。贵池区水产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淡水水生生物修复水资源的角度来研究,首先考虑加大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比例,以期达到改善、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投放草鱼等草食性或杂食性鱼类,丰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既改善了长江鱼类种群结构、净化了水质,又促进渔民增收。

目前,东至县和青阳县正在做人工增殖放流的准备工作,预计东至县将在7月初在升金湖的上湖——大青湖,放流鲢鱼、鳙鱼400万尾。而青阳县要结合境内2条通江河流,青通河和七星河的水位状况,预计在7月上旬放流鲢鱼、鳙鱼、草鱼、团头鲂500万尾。

新闻推荐

劳模村支书:重发展轻环保“教训太深刻”

□新华社记者李坤晟被评为安徽省劳模不到半个月,石台县七都镇七都村党总支书记钱朝阳,被县环保部门告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向安徽省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信中。钱朝阳从1998年开始养...

石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