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台一贫困村为10人颁发首届“脱贫攻坚奖”他们是河口村脱贫攻坚的缩影和学习榜样,有人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有人带领大家开辟一个产业。为鼓励大家脱贫致富——

池州日报 2017-06-12 04:00 大字

■要 点

●2014年统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13人。如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减至10户,28人。

●首届“河口村脱贫攻坚奖”评选,为脱贫户沈能胜、沈利兵等10人颁发脱贫攻坚奖。

●提供“造血式”的产业扶贫,参加合作社的25家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两份收入”,一份在合作社当“职业农民”,一份在自家种植食用菌。

本报讯(记者刘晓丹文/图)石台县七都镇有一个贫困村,叫河口村,距离县城39公里,曾是全县重点贫困村,经过几年的攻坚脱贫,2017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减至10户28人。近日,该村启动一次特殊的表彰——首届“河口村脱贫攻坚奖”评选,为脱贫户沈能胜、沈利兵等10人颁发脱贫攻坚奖,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

作为全县重点贫困村,曾经的河口村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增收乏力。2014年统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13人;2016年,河口村55户、157人成功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余元,并且实现了重点贫困村出列;2017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减至10户,28人。贫困人口减少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是真正的“攻坚克难”。

“经过全体村民努力,河口村不再是重点贫困村。颁奖只是鼓励村民努力脱贫创富,没有占用村里一分钱,是由对口扶贫单位从外地企业拉的赞助,每人800元奖励。10个获奖人员,其中有人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有人带领大家开辟一个产业,他们是全体河口村人努力脱贫的缩影和学习榜样。”河口村村支书章文庆说。

“我现在在村里的食用菌合作社上班,忙时1个月挣3000多元,加上自家种的木耳,一年大概能有3万元收入,家庭生活有保障。”此次获颁“脱贫攻坚奖”的脱贫户沈能胜说。沈能胜是河口村多年的贫困户,妻子手有残疾,作为家中唯一的支柱,47岁的他必须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

2014年,河口村开始引导发展特色项目——秸秆食用菌种植和茶叶种植。2015年,该村食用菌合作社初具规模,部分村民开始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目前,河口村秸秆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0亩,全年秸秆综合利用65吨,产平菇5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30多万元,带动19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造血式”的产业扶贫在当地已经成为共识,能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的茶叶、食用菌、农业植保、农机服务、黄牛养殖等6个合作社陆续成立,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已有25户。像沈能胜一样,河口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有“两份收入”,一边在合作社当“职业农民”,一边在自家种植食用菌,收入倍增。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河口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重点针对贫困户缺技术、缺劳力等原因,有针对性的指导贫困户进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和防治,帮助贫困户脱贫。2016年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5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1万元。

新闻推荐

从2016年4月,池州市“千企帮千村”***行动开展以来,共有96家民营企业与5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它们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本报讯(记者钟斌)今年石台县仙寓镇利源村茶农们的干劲比以往更足,在池州浙江商会帮助下,安徽省雾龙农业有限公司将利源村作为茶叶基地,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截至目前,公司销售“利源野生茶”50多公斤,帮助...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