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把生意 做到了网上个体农户和农业企业纷纷“触网” 互联网正改变传统农业生态
[摘要]个体农户和农业企业纷纷“触网” 互联网正改变传统农业生态
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刚落下帷幕,趁着这股“东风”,安徽省互联网+智慧农业与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也在黄山举行。当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开始自发拥抱互联网,如何才能把这条路走顺,市场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什么,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之 农业“触网”
农家山货网上“吆喝”
一年多前,小朱没有想过,老家最常见的冬笋、茶叶、腊肉,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销到几百公里外的城里。
小朱的老家在黄山黟县,春天出新茶、冬天出冬笋。12月初开始,她将老家的新鲜冬笋等山货挂到朋友圈里“叫卖”,“短短20天,从我手里出去的营业额大概就有五六千块钱。”
说到“触网”经历,小朱说要从去年说起。“当时我父亲在老家做一些土特产,也没有店,空闲了就摆个小摊,正好去年底的时候同事要买年货,我就推荐了老家的山货,没想到他们很喜欢,买了不少。”
这次的经历让小朱萌发了“代购”的念头,将老家的农产品放到网络上卖,“比如我有朋友想买皖南的臭鳜鱼和腊肉,我家没有,我就帮他去其他农户那里看,找到了再帮他买下来寄给他,赚一点差价。”
小朱坦言,这样的“触网”只是最初级阶段,还不能把它看作一门生意,“都是朋友,给的价格都非常便宜,总的来看能有10%的利润就不错了,农户要想真的做起来还得看规模大不大。”
而对于家住阜阳颍上的陈陆媛来说,规模就大多了,“家里每年都产很多红薯,但不是都能卖掉。”三年前,在陈陆媛的建议下,家里人开始将家里的特产做成农家特色食品对外出售,“比如粉丝、麻花、馓子等。”为了将这些产品卖到更多的地方,她和家人在网上开起了网店,生意还不错,“像粉丝这种产品,都是老主顾比较多,一个月能卖一百多件。”
农业企业抱团“触网”
在农户们自发拥抱互联网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互联网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位于安徽南部的石台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制作,而大多数农民种茶或自产自销,或依托当地茶厂进行茶叶加工生产。
一家叫“西黄山”的企业,原本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打出互联网牌,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家企业在西黄山的高山茶园建立物联网,将生态茶园的所有生产场景搬到网上,从生产到加工制造出来的茶叶都要全程质量可追溯。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众筹,将茶园分成很多份,一份以699元或899元的价格众筹出去,认筹一份茶园就是园主,并能获得认筹证,与石台当地旅游结合起来,可以在石台县免除住宿费。现在这个茶叶众筹活动已经有两千多人参加,当茶叶还在山上的时候,茶叶生产的资金就已经提前收了回来。
而在皖北的灵璧,一家叫“璧禾田园”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也脱颖而出,运行模式是“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联合体各方通过签订生产服务合同、协议,确立联合体各方的责权关系:农业企业以优于市场价负责农产品收购,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按标准做好农作物适度规模种植。
“总的来看安徽的互联网+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互联网+农业的参与者,合肥新农人农夫市集负责人周波告诉记者,目前很多企业多在争相布局现代农业,未来一两年可能会出现真正优秀的企业,“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建立平台,比如成立农民合作社,将农户聚集起来,抱团闯进互联网+农业领域,这是未来的一个主要方向。”
对于安徽农业来说,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态。当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自发拥抱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互联网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互联网+现代农业”正在成为安徽农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新闻推荐
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原处长涉嫌受贿被起诉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