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皖坠机的美国飞行员,您如今还好吗70年前一架美式战机在石台县坠机;当地军民救下一名飞行员

新安晚报 2015-07-24 20:05 大字

[摘要]70年前一架美式战机在石台县坠机;当地军民救下一名飞行员

1945年6月的一天下午,一架美式战机坠落在安徽省石台县(原名:石埭县)横渡镇(原名:横船渡)怪潭风景区一座名叫马迎凹的山腰上。一名跳伞逃生的美国飞行员,在一棵大树上煎熬一夜后,被当地居民和国民党军队430团所救,安全抵达当时东南抗日重镇屯溪(现为安徽省黄山市)。

世事如烟,一晃70年过去。当地亲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多已作古,剩下不多的几位也已年至耄耋,白发苍苍。在他们的记忆里,当时这位“大个头、红头发、高鼻梁”的美国飞行员年龄也不过20多岁。照这样推算,这位无法知道名字的美国朋友如今健在的可能性还很大。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那位在石台坠机的美国朋友,您如今在哪里?如果您还活着,或者您的朋友和同事对您这段经历有所耳闻,就请你们一道随着记者“脚步”,一步一步走进石台,走进深山,走进事发地。让那里的一爿茅屋、一棵大树、一顿早餐、一块残片……重新唤起您遥远的记忆。

>>>深山里的秘密

>>>深山里的秘密

2015年7月15日,记者在横渡镇一个叫着栗树培的山村里,无意间看见收破烂的小贩手里拿着一块奇异的金属,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亮。记者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后,发现这块金属既不是铁也不是铜,有点像铸造飞机使用的合成材料——钛合金。

这种金属材料怎么会出现在这个生态几乎原始的大山里?出于好奇,记者进山探个究竟,没想到,这一打听,山民们竟然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栗树培虽说是一个村民组,其实没有几户人家,都居住在一个距离公路好几里的深山坳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有些村民至今仍旧住在上世纪60年代留下的土坯房内。村里年轻人全部外出务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听说我们对一块金属感兴趣,他们倒觉得好笑。

“不就是一块飞机铁吗,好多人都捡的有。”正在菜地里拔草的一个老太太对记者的探访有些莫名其妙。“我家原来也有一个铁盒子,是我婆婆年轻时在山上捡的,上面钻了许多洞洞。” 一位正在喂猪的农妇说。

飞机铁、铁筒子,这些从村民口中吐出来的新鲜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71岁的田胜宝说,父亲曾告诉他,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架飞机撞进他家门前的那座大山,并发生剧烈爆炸,各种铁器飞得满山都是。

难道有飞机掉到山里?见我们不信,田胜宝立马揣上一块马蹄形磁铁,决定带记者一道去看看飞机坠落的地点,顺便找回那个扔在山上的“铁筒子”。

到了目的地,田胜宝掏出怀里的磁铁,拨开密密麻麻的蒿草,仔细地寻找起来。记者瞪大了眼睛,顺着那块磁铁移动着,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一袋烟工夫,那个被田胜宝叫作“铁筒子”的东西出现在他的磁铁上。

田胜宝在坠机地点找到一个“火花塞”。

>>>耄耋老人的回忆

>>>耄耋老人的回忆

要解开上述种种疑团,记者走访了栗树培周边为数不多的几位老人,从他们零零碎碎的记忆中,粗线条地理出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历传耕,90岁,栗树培村民组人。他的口述是这样的:“那年6月某个日子的下午,我在地里锄苞谷草,突然看见天空有3架飞机,后面的两架屁股上贴有‘膏药旗\’的追赶前面的一架,用炮将前面的飞机打得冒烟后,掉过头就往回飞走了。冒烟的那架斜斜地向马迎凹山头上降落,在距离山冈还有几丈高的时候,我听到空中‘啪\’的一声响,一个白色的东西飘在空中,像肥皂泡泡一样,越吹越大,慢慢落到下水坑就不见了。而后,山沟里就传出噼里啪啦爆炸声,一个山坞都是烟,我当时吓得要命,躲在小溪边的一棵柳树下,全身抖得跟筛糠一样。”

曾继发,81岁,栗树培村民组人,他讲述了飞机坠落后的情景:“我那时11岁,飞机掉下来后,父亲不让我出门,将我锁在房子里。我记得那天晚上马迎凹起了大火,烧红了半边天,枪炮声炸得跟煮粥差不多。第二天我才跑到现场,看见山腰上有一架像船一样大的黑颜色飞机,3个‘机头\’,中间的大机头钻进土里好几米深,飞机肚子里还在冒烟,周围有一亩多地树木都烧焦了。”

陈立德,89岁,横渡镇人,他讲述了营救飞行员的一些具体细节:“我当时在横渡中心学校当教员,飞机失事的第二天,驻扎在距离马迎凹20里地的香口国民党军队430团100多人在团长张昌德带领下,紧急赶往现场,一边将飞行员从百子庵接到团部,一边安排人手将飞机上没有烧完的物品运下山,包括一只白色的降落伞。由于没有人懂外语,张昌德找到横渡街上赋闲在家的国民党军官胡景茂(注:此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他的通讯录上有周恩来的签名。在国民党某部任营长,赋闲期间临时兼任石埭县军事科科长,懂英文。)让他担任翻译,并让飞行员在胡景茂家住了一晚,第三天就安排军队将飞行员换上便装后,送往东南抗日重镇——屯溪。胡景茂后来告诉我,飞行员详细描述过自己的遭遇,说自己是美国人,在执行任务时被两架日军飞机咬住不放,并遭到攻击。在没有被日机击中前,他曾试图在横渡镇附近的一片河滩上迫降,借此寻求当地军民的保护,但没有成功,只得继续朝前飞,日机也紧追不放,连中数弹后选择跳伞,飞机撞在山腰上引起大火后,点燃了机内重机枪配备的数百发弹药,发生连续爆炸。他的降落伞随后飘到另外一座山上,被一棵大枫树挂住,他呆在树上,面对一望无际的大山,根本无法辨别方位,心里特别紧张,更不敢下地,只得将降落伞缠在树枝间搭成简易吊床,艰难地捱过一个夜晚。”

陈立德告诉记者,飞行员送走后,他去那棵枫树下看过,树底下遗留着大量的烟蒂,可以想象当时飞行员当时心情焦虑的程度,估计一晚上都没合眼。同时他还捡回一块长方形的铁板,挂在学校的走廊上当作上下课的铃铛,敲打时声音浑厚悠长。

>>>无名残片和弹筒

>>>无名残片和弹筒

田胜宝捡到的“铁筒子”不大,长70毫米,直径约22毫米,前端瓷质盖帽已经破碎,锈迹斑斑,无法看清上面的文字。记者反复揣摩,从大小和外形上看,与发动机上的火花塞十分相像。虽然不敢断定是否与飞机有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从村民不断上山挖掘的举动和眼前这个奇特的凹凼来看,这里一定发生过不同寻常的事情。

要证明这里确实发生过飞机坠落事件,除了这个“火花塞”外,还必须找到其他的物证。田胜宝说,住在山顶上一个叫百子庵的山坳里的杨满香家里还保留一块铁皮和一些弹筒。

杨满香的家距离马迎凹还有七八里的山路,记者来到百子庵的时候,这位72岁的老太太忙着采摘苦丁茶。记者说明了来意之后,老人摸索了半天,拿出了一块长1200毫米、宽300毫米的铁皮和用红布包着的3枚古铜色的弹筒。她告诉记者,这是她婆婆在飞机出事后特意捡回来的,一直嘱咐她好好保管,不得丢失。

记者仔细观察那块铁皮和3枚弹筒,铁皮有十几斤重,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和符号,无法确定来自于飞机的某个部位,但从外表厚厚的被油烟熏出的包浆可以推断这架飞机生前“年龄”已经不小。

几点猜测

虽然坠机事件已经过去了70年,但当地老人说起当时的一幕幕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采访中,几位老人都表现出深深的自责,后悔当时没有获取有关飞行员更多信息,哪怕问一下姓什么或者留下一张纸片一个烟蒂,也好为今天寻找这位无名英雄提供线索和依据。

由于缺乏详细信息,对于这架飞机当时飞临石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遭到日机攻击,至今仍旧是个谜。记者查阅了大量二战期间的资料和当地有关抗战档案,大胆作出以下猜测。

一、飞机是否在轰炸芜湖日军机场过程中被日机追击后误入石台?

1937年芜湖陷落后,日军为了其战争的需要,次年将芜湖飞机场扩建,成为日本空军在我国的主要基地之一,常驻100多架飞机。因此,芜湖飞机场成为当时国民党空军袭击的主要军事目标。从1939年2月至1945年6月,国民党空军在美国的援助下,数次轰炸过芜湖机场并与日机发生空战。芜湖距石台直线距离不过百里,以飞机的飞行速度,进入石台领空岂不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二、1945年国民党空军中是否有美军飞行员?

1941年太平洋战役发生后,美国加大援华力度,美式飞机最先成为国民党空军的主力。例如,1942年5月,美制P-40战斗机轰炸机空袭怒江西岸的日军,以防其进犯云南。1943年夏,国民党空军的SB-2轰炸机参与鄂西会战,和美制A-29轰炸机一道袭击宜都、长阳等地的日军。1943年8月,一个国民党空军大队换装美国供给的B-25轰炸机。既然国民党空军多次配备美式战机,那么飞行员中有美国驾驶员或者说美国教练员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飞机属于美制B-25轰炸机?

从飞机坠落时连续发生数小时的间歇爆炸可以推断,这架飞机携带有大量弹药。而从坠机现场遗留的弹筒编号和尺寸来看,这种子弹属于勃朗宁0.5英寸重机枪,是B-25轰炸机上独有的装备。

至于真实情况是什么,只能寄希望有关专家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了。汪皖平 齐应琳 舒春龙

新闻推荐

利用职权 收受40多所中学贿赂

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原处长涉嫌受贿被起诉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