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倪晓春虽然久居深山见人见物不多但生活得幸福日子

池州日报 2015-02-17 23:50 大字

□ 记者 倪晓春

“虽然久居深山,见人见物不多,但生活得幸福,日子过得蛮好。现在路通了,房子建起来了,水也引来了,方方面面都改变了许多,生活变化真大”。今年70多岁的汪国清老人笑声朗朗地对记者说。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二,记者来到贵池区棠溪镇花庙村。该村距棠溪镇7公里,全村13个村民组936人,有7个村民组374人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但现在村民出行水泥路,饮用干净水,居住新楼房,收入年年增,这一切变化,都是该村实施民生工程建设的结果,让老百姓甜在心窝。

“崎岖山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老百姓笑了。”村民吴忠发如是说。2014年花庙村修建了5.3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解决了山上大部分村民出行难问题。花庙村支部书记柯发根说:“在路修通之前,到山上七个村民组展开村务工作,我完全就是靠两条腿走,走完七个村民组至少须要在外住两个晚上。现在好啦,路通了,相当于打开了‘山门\’,我骑上摩托车一天就可以跑完啦。”村民冯小南也感慨颇深:这条路就是幸福路,村民行走起来,无比的欢乐!

路修通之后,山外的商家直接开着车进村收购木耳,全村木耳种植户仅此一项就年增收入数万元。采访中,记者遇见来自江西九江的鄢先生开着皮卡车进山收购木耳,他感慨地说:“以前我都是在其它地方收购,现在路通之后,自己早上开车进山收购,晚上就可以赶回家,方便多啦,质量也比其它地方好。”

地处深山的花庙村林丰组与石台县七都镇接壤,7户34人居住在海拔约620米的深山大岭。村民饮用水采用自流水形式,因蓄水池及管道老化、流量小,难以正常供水,在采茶季节就形成了“吃水难”问题。

去年底,贵池区相关部门拨款2万元,帮助林丰组解决“吃水难”问题。柯发根表示,村里目前正在积极筹资,加快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村人畜用水安全。有机茶叶种植大户石良兵说:“今年水通后,他打算成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家庭农场,再和本组的乡亲们协商建立茶叶生产合作社,共同致富。”

“山上7个村民组盛产茶叶,年产春夏茶50吨,茶叶品质较好,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村民茶叶大都销售到城里的茶庄,利润小。”柯发根说,村里打算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叶品质,创自己的品牌,提高茶叶附加值,让茶农增收。此外,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结合林权改革对农户的低产林进行改造,发展青檀栽植,对毛竹园进行扩边清理,提高毛竹的产量,增加村民收入。

花庙村田地大部分集中在山下6个村民组,因田地高低不平且较分散,不适合大型机械耕作,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户不得不找人代耕。花庙村今年计划利用“坡改梯”工程项目实施,从农户手中流转适合的坡地,改造后采用招标的方式对外租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如今,偏僻的花庙村正按照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致力实施民心工程和生态保护工作,引领村民建设生态和谐、幸福安康的山水家园。

新闻推荐

记者左平四月石台春意盎然青山绿水焕发勃勃生机

本报讯(记者左平)四月石台,春意盎然,青山绿水焕发勃勃生机,城乡处处涌动建设热潮。在城区,该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雏形初现,破破烂烂的“城中村”即将华丽转身现代气...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