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陆寒芳文图清明节的早晨山里的气温低至位于石台县

池州日报 2014-04-11 00:03 大字

□ 记者 陆寒芳 文/图

清明节的早晨,山里的气温低至9℃。位于石台县秋浦河下游,古有“日有千烟”之称的矶滩乡沟汀村里,不到六点,这里的村民们已经忙碌起来,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村民汪满英早早地起了床。在薄雾中,汪满英动作利落地将全家人的衣服洗好晾好,接着她又走进厨房准备早饭。今天汪满英要到离家较近的山头上摘茶叶,所以并不赶时间。等一切都忙完了,已经早上7点了,汪满英这才向家里的老屋走去。

今年已经58岁的汪满英,是土生土长的沟汀村人。两个儿子早已外出务工,平时只有她和老伴以及7岁的孙女待在老家,去年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孙子。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在沟汀村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汪满英家也盖起了一栋三层小楼,老屋粉刷一新后也一直保留着,平时就老伴一人住在里面。新房和老屋离得并不远,此时汪满英的老伴正将笋干从屋里捧出来翻晒。汪满英走进屋,在袋子里装上两个苹果,一杯茶水,这是她上山采茶必备的。穿上胶靴,戴上草帽,跟老伴交代好家务事,汪满英就朝着自家的茶园赶去。

路上碰到熟人,汪满英都会笑着问上一句:“今天上哪摘啊?”从3月30日开始,沟汀村的茶农便忙着上山采茶了。十几分钟的路程,汪满英来到了青龙嘴,对于自己在这里有多少亩茶园,汪满英笑着表示没量过,不太清楚,但是很清楚自家的茶园是哪片,这里每户人家的茶园都是以沟为界。沿着不太明显的山路,汪满英一步步爬到了自家的茶园里,随处将袋子放下,系上围兜,便开始摘了起来。青龙嘴这片茶树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种下的,八十年代初分产到户,汪满英每年都要对茶园进行修剪、挖地、施肥等管理。

不多时,茶园里响起翻动茶树的沙沙声。汪满英两手密切配合,一个个茶叶梗折断的清脆声有节奏地响起,或快或慢,汪满英弯腰,起身,再弯腰……“每天摘完茶回家,腰和腿是最酸疼的地方。”不到两个小时,汪满英腰上的围兜已经装满了嫩绿的茶叶,汪满英将茶叶倒进一个塑料袋子里,又接着摘茶叶。由于离家近,到了中午汪满英便下山回家随便煮了碗面条,一吃完又赶着上山。直到下午5点左右,汪满英才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抖了抖袋子,汪满英笑着说:“今天估计摘了五六斤。”

一下山,汪满英没有回家而是拎着茶叶直奔村里的茶叶合作社。2006年村里成立了矶滩乡沟汀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习惯叫它茶场。2006年以前,村民不仅要摘茶,还要做茶、卖茶。每到茶期,全村的人都是连轴转。“那时候每天摘完茶累得要死,回家还要抓紧时间做茶,站在炉灶前炒茶叶,两条腿直打颤。晚饭得等到夜里10点多才能吃上。”汪满英告诉记者,茶叶做好后,天一亮,便挑着茶叶坐车去30里外的石台县城去卖茶叶。那时候站在路边,捧着茶叶,吆喝着来往的茶贩来看自家的茶叶,想起有时因一时疏忽,导致茶叶做得不好而一整天也卖不出去的场景,汪满英直叹太辛苦了。自从有了茶场,村民们只要摘完茶叶,将茶叶卖给茶场,其他的就不用担心了。

下午5点左右,已经有不少茶农骑着车子向茶场涌去,每天茶场能收到400公斤茶叶。茶场负责人汪雪明早早地就将场地收拾干净,妻子汪爱文下午4点便摆好桌子和台秤准备收茶。一走进茶场,汪满英就将一袋的茶叶放到秤上,台秤显示6.5斤,汪爱文一边验茶一边说:“今天的老品种是24块。”汪满英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便轻车熟路地拎起袋子将茶叶倒在茶场的空地上。汪爱文记好账,噼里啪啦一阵敲,计算机报出金额,不一会儿一张张崭新的钞票便放在了汪满英沾满黑色茶汁的手上。汪满英一边装钱一边告诉记者:“156块!昨天也差不多这个数,今年五六千块钱跑不了。”卖完了茶叶,汪满英还得赶回去做晚饭,晚上要早点休息,明天还得接着上山采茶。 

(下转A3版)

(上接A1版)而茶场里,来卖茶的人越来越多,拎来的茶叶多达20余斤,少则只有半斤,茶场尽数收进。汪爱文有条不紊地验茶、称重、记账、结账。不大的桌子前围满了妇女,男人们只能站在后面伸长脖子看着。大家一边看着汪爱文手里的动作,一边谈着今天采了多少。茶场里的空地上已是一片嫩绿,汪雪明将不同品种的茶叶分开,还不时地将茶叶均匀散开。茶场请来的工人还没到,汪雪明便自己将炉子点着,一点点地加上木柴。此时的茶场里已弥漫淡淡烟雾,茶叶加工马上就要开始了。

工人陆续来了,杀青机也开始轰隆隆地响起来了,一名工人将茶叶铲进箩筐里后,一名工人坐在杀青机的一头,将茶叶从箩筐中一把把地丢进杀青机中,一根根的茶叶随着杀青机旋转,落入另一头的出口槽,经过传送带的运输,茶叶从旁边的赶草机里出来。之后,茶叶还要经过一次人工挑拣。经过挑拣后的茶叶还需摊凉,“最少需要三个小时,直到手抓起茶叶没有嘎吱声,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放进揉捻机,再经过解块、烘干提香,一片茶叶才算加工完成。”汪雪明向记者介绍道。加工茶叶是精细活,每道工序都关系着茶叶的品质。每晚汪雪明都会时刻注意着茶叶加工的每道工序,他已经好几个晚上没有睡过觉了。晚上11点左右,今天收上来的茶叶才全部完成杀青、赶草,汪雪明说:“下面相对来讲,就比较轻松了,基本上全是机械化。”直到深夜,茶场还是一片灯火透明。第二天早上7点,工人们一一走出茶场准备回家吃饭睡觉。汪雪明和妻子汪爱文也抓紧时间眯一会儿,因为白天他们还得将茶叶送给各地的茶商。而此时对于村里的大多数村民来说,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新闻推荐

上午由石台县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南北水墨第五回当代

6月18日上午,由石台县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南北水墨(第五回)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市图书馆开幕。28位在当代南北画坛具有很高知名度及学术影响力的国画名家携60余幅精品...

石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