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邓柱池州真是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从远道而来的

池州日报 2013-11-11 00:10 大字

□ 记者 邓柱

“池州真是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从远道而来的客人周先生嘴里听到这句话时,郭咸红觉得尤为自豪。郭咸红是一位在池投资客商,11月初,他邀请老同学周先生来池州投资考察。老同学对池州的第一印象不错,让郭咸红松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池州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里不仅是他奋斗创业的见证,更是他的第二家乡。

“2008年,我参与建设的红森大厦项目周边一片荒芜,现在长江南路高楼林立,湿地公园景色优美。这几年来,池州的道路、绿化、治安、卫生都有了很大改观。”郭咸红说,他眼中的池州,城市环境日新月异,这里不仅宜居宜业宜游,还“充满活力,颇有欧洲小镇的味道。”

郭咸红还有一个头衔,是池州市江苏商会常务副会长。刚来池州时,郭咸红感觉很受池州人排斥,仿佛外地人是来和他们抢饭碗的。而现在,郭咸红和他一起来池投资兴业的客商朋友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池州对“外来人”的包容程度越来越强了。“当一座城市把外来人口当做自家人,这座城市一定会有发展。”郭咸红说,他把全家户口转到池州来了,打算实实在在做个池州人。

“池州市非常重视招商引资,优惠措施频出,在落户、就业、孩子入学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郭咸红逢人便说到池州投资的好处,成了池州招商的“宣传员”。每年,经他介绍来池参观、考察客商有上百人之多,目前他已介绍5家企业成功落户池州。郭咸红希望尽自己的能力“牵线”,带动更多的客商过来,为这个城市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池州城市发展的硬环境,有了可喜的变化。在软环境上,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有很大提高,服务态度更热情了,工作作风更扎实了。”池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也给郭咸红很大信心。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回报这里的人们。2011年9月,郭咸红投资300多万元,联合池州市委宣传部共同摄制一部客观反映了当下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状态的电影——《追火车的少年》,该剧剧中场景均在池州境内取景拍摄。郭咸红希望该片的播出,能够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让池州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通过银幕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2013年初,郭咸红投资1.69亿元,开始在东至县城投资建设金字牌农贸市场项目,帮助当地居民和农民建设“菜篮子工程”。同时着手编制石台县“秋浦唐风源”文化旅游项目规划方案,预计投资10亿元以上,力争为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未来三到五年,我觉得池州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池州是一个生态环境好,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郭咸红认为。

记者感言 让生态池州的 品牌越叫越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致力于叫响宜居宜业宜游品牌的池州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众所周知,池州滨江环湖,山水相依,景城一体,拥有独具魅力的自然资源禀赋。借力天时、地利、人和,池州拥有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美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池州人发现,要守住这片碧水蓝天,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作为一座生态城市,我们必须打造一种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发展更高形态。

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传统的保护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它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去年3月,池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这是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近年来,池州的生态建设成果不仅让广大池州人受益,也让前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外地人赞不绝口。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池州市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制度体系会更加完善,宜居池州的品牌会越叫越响。

新闻推荐

石台讯通讯员江神剑日前石台牯牛降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

石台讯(通讯员江神剑)日前,石台牯牛降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石台县明确把牯牛降创建国家5A级旅...

石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