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台“怪潭”与三位文化名人的不解之缘

江淮时报 2012-09-04 10:02 大字

怪潭景区位于石台县城东向约十余公里、秋浦河上游的鸿陵河段。核心部位的北侧,有一处较为平展而又略显倾斜的石榻,在康熙十四年 《石埭县志》中被称为“钓鱼台”。在当地居民的习惯称谓中,这个地方一向被称作“怪潭”。

李白、萧统曾在此垂钓

相传李白在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到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17年间五游秋浦时,曾经多次到此垂钓,因而使这处钓鱼台名声远扬。持论者的依据是,李白《秋浦歌》中“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那首诗,就是因为在这个地方垂钓时,触景生情而写下的千古绝唱。尽管在秋浦河两岸别的地方也有石楠树和女贞林,但很难看到像钓鱼台周围这样成群成簇的石楠树和女贞林。言之凿凿,不由得人不相信李白确实曾经到此垂钓过。

在李白到此垂钓之前,这处的钓鱼台早就因为另外一位历史名人——萧统的足迹所至而使之名声赫赫了。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在民间的称谓中向被称为 “昭明太子”。他天资颖悟超群,才华横溢,且又特别的喜欢名山胜水。他在池州秀山门选编《昭明文选》的时候,曾经多次与部下驾着小舟,沿着秋浦河逆流而上,来到这钓鱼台垂钓。地以人重,景因名传,从那以后,秋浦河上游鸿陵河畔有个钓鱼台的事情,就这样口口相传,名声渐起。可惜天违人愿,昭明太子英年早逝,在他栖身的尘世中只领略了31度秋月春风。

公元536年(南梁大同二年)——昭明太子仙逝之后的第五年,朝廷在设置石台县的时候,就基于当地老百姓的意愿,将紧邻钓鱼台处的几个大石头作为石台县县名由来的实物依据。知道这段历史渊源的人,都基本上倾向了“昭明钓台”说。

屈原或曾流放于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1983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日,当地居民吴小女女士,借助雨后的湿润天气,在自家的一块叫着“中山敦”的地块里扦插山芋苗。插着插着,突然她的手指尖碰到了一个很硬实的东西,捡起来后,揩去泥巴,定睛一看,居然有些发亮。她立即将这个发亮的东西拿回家仔细地清洗了一遍,结果通体亮泽,金光闪闪,而且有文字。那上面的文字她不认识。先后请教了多名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对照着多个版本的字典仔细辨认,也都无法辨认出来。后来,直到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知道了这件事情,才把那上面的两个似字非字的图案辨认清楚:原来是“郢爰”两个字! (这枚郢爰现珍藏于黄山市博物馆——因当年石台县属黄山市的前身徽州地区管辖)

石破天惊,皖南山区石台县境内的鸿凌河畔发现了楚国的金币!这种“币”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既可用于流通,更是持有者身份的特殊标志:只有朝廷的高官或贵族才能拥有。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哪位高官或贵族到过这个地方呢?粗略的盘点一下当代中国屈原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的民间传说,只有楚国的三闾大夫、中国浪漫主义诗人鼻祖——屈原,曾经被流放到吴头楚尾的陵阳山区生活过九年。

钓鱼台、埭石、出土郢爰的“中山敦”,恰如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分布在潭口周围,相隔间距约在50米的半径之内;而且,这个位置就是历史上被称为“陵阳山区”的西南边缘。

在遥远的古代,怪潭所在区域是一个极其幽僻的所在:南有高耸入云的牯牛降山脉,东、西、北三面是陵阳山系的重山叠嶂。在当局者的眼里,将屈原“屈”死在怪潭所在的弹丸之地,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此景此物此人,若不与屈原进行链接,恐怕再难与别的什么人产生“挂靠关系”了。

新闻推荐

石台县政 协建立委员网上家园

本报讯 近日,石台县政协网站(http://www.ahstzx.gov.cn)于近日正式开通,标志该县政协信息宣传工作和信息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县政协网站的开通,与委员的一份提案密不可分。石台县政协九...

石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