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查江华余永平程昭身后这一片就是移民新村下午

池州日报 2011-09-27 00:39 大字

□ 记者 查江华 余永平 程昭

“身后这一片就是移民新村。”9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石台县矶滩乡塔坑村黄柏移民新村采访,刚到村口,村委会主任张方高就笑呵呵地迎了上来。

顺着张主任手指方向望去,只见青山脚下一栋栋花园“洋房”整齐划一,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盏盏崭新的路灯矗立路旁,若不是家家户户门前晒着稻谷,真还以为是走进了城里的别墅小区呢。

“这是吴方应家,他是2008年第一批移民搬迁过来的。老吴,等下再忙活,记者来了。”

看见家里来了客人,吴方应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擦了擦脸上的汗,热情邀请大家进屋。

记者在吴方应家中看到,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洋楼装修一新,楼上楼下干净整洁,彩电、冰箱、微波炉、自来水、沼气池、卫生间一应俱全。

“你这房子真气派,比城里人的居住条件还要好啊!”

听了记者的话,吴方应乐呵呵的笑了,主动要求我们参观一下他的新家。

“楼上是卧房,下面是堂屋,这边是厨房,后面是卫生间……旁边这间小屋是棋牌室,农闲的时候和邻居们一起娱乐娱乐,呵呵!”

“你家房子多大面积,当时建房花了多少钱?”

“统一规划的150个平方,连装修一起花了十几万块钱。”

“当时有这么多钱吗?”

“找亲戚朋友借了一点,政府还补助了8000块钱。”   

当记者问起现在的居住条件和搬迁前的变化时,老吴来劲了:“没办法相比,以前的村庄面积小,村民们住的非常拥挤,张家的厕所连着李家的卧房,李家的猪圈紧贴王家的厨房,垃圾随意倒。我们一家4口人挤在三间又低又矮的土砖瓦房里面,家里来了亲戚,都不好意思留他们在家过夜。”

走出吴方应家,记者远远看见一辆公交车缓缓停靠在村头。

“你们村里也通了公交车?”

“今年开通的,村民去乡里和县城都坐公交车。”

“到石台县城多少钱?”

“上车两块钱,每天四班车。”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张方高告诉记者,塔坑村距离乡政府9公里、石台县城20公里,以前全是泥巴路,村民出行基本上靠步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年难得赶几趟县城。今年,黄柏移民新村在全县第一个实现了开通村里往返城乡的公交车。

“住在库区下游的时候,村民出行、用水都非常困难。现在政府为我们修路、改水、绿化,还要建村民休闲活动广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现在都实现了。”今年42岁的村民胡亮清以前在外打工,如今在家做茶叶和农副产品生意,当起了小老板。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山货运不出去,外面的农资运不进来,农民想致富都找不到门路。现在好了,交通方便了,村里的茶叶和农副产品能够运往市场,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了。

据村党支部书记汪秀德介绍,以前黄柏、后山、柳冲三个村民组坐落在黄柏、柳冲两座小(二)型病险水库下游低洼处,且多为土坯房。2008年年初遭受特大暴雪袭击后,农户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坏。当年,石台县委、县政府整合扶贫、民政等项目资金支持塔坑村黄柏移民新村建设。该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要求,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建筑风格,对该村87户进行移民,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一期安置65户,二期安置22户。目前,全村所有村民都已迁出库区低洼处。

正当记者结束采访离开黄柏移民新村时,一辆垃圾清运车开了过来。“我们为了加强卫生管理,把所有垃圾都集中运走。”还没等记者提问,张方高连忙解释道。

新闻推荐

石台讯通讯员石宣石台县精心组织高位推进切实抓好年度

石台讯(通讯员石宣)石台县精心组织,高位推进,切实抓好2012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于12月15日全面完成《人民日报》、《求是》、《安徽日报》、《江淮》、《池州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征订任务。&nbs...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