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个月,池州市进出口完成6.5亿美元稳外贸“组合拳”,让进出口实现“比翼齐飞”

池州日报 2018-11-15 07:18 大字

□ 记者 秦峰

11月初,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来喜讯:池州市友进冠华公司与总部位于瑞士的荷兰托克公司成功签订铜精矿进口协议,金额达4.5亿美元。

不仅如此,池州市参会的近百家企业(单位)在关注价格、质量的同时,详细询问产能、生产周期、交货期和结算方式,积极寻求签约机会。东至龙溪麻油、集中区新彩虹饲料、青阳县振宇汽车、立达超微等采购企业分别与境外企业开展了洽谈交流,最终达成采购意向。

记者从市商务局(市粮食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全市外贸形势异常严峻的艰难困境下,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市商务局(市粮食局)主动作为,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稳外贸”工作要求,通过政策支持、优化结构、培育新业态等一系列“组合拳”,力促全市进出口突破困境。1至10月份,全市进口、出口实现双增长,进出口共完成64661万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完成17316万美元,同比增长11.7%;进口完成47345万美元,同比增长3.1%。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61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3家。同时,池州市第4次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位列第66位,较上次跃升5位。

市商务局(市粮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池州市积极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先后出台商贸活市、电子商务等相关促进政策,并指导县区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多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对孵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出口信保、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政策效应不断释放。2018年共争取各级各类外贸政策性资金3000余万元。

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生态原产地示范区建设,助推菲力克保税仓库成为全省最大单体保税仓库,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池州市芝麻基地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力推动芝麻基地企业出口,1-10月份芝麻进出口达4287万美元,预计全年可达5000万美元。

大力优化外贸结构。一是优化出口市场布局,预计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出口8200万美元,增长10%以上。二是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化工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上述产品预计全年累计进出口1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上述产品预计全年累计进出口3400万美元,增长27%。

不断强化主体培育。抓经营主体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业态,完善池州市外贸生态。抓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外贸业务知识培训,2018年累计举办政策、业务类培训5次,培训人次达1000人以上,有效提高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通力合作紧抓回转。池州市重点企业冠华黄金(池州菲力克商贸公司)企业重组,近一半进口业务体现在省直(华文国际),拉低池州市进出口增幅。对此,池州市高度重视,超前研判,主要领导提前对接出版集团,2次赴华文国际沟通,高位推动回转工作,分管领导及商务、海关、外管和贵池区政府3次赴华文国际交涉回转方案。近日,市商务局(市粮食局)牵头海关、外管等部门扎实推进回转方案,已取得初步效果,11月有部分进口业务于池州市开展。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2018年跨境电商增长迅猛,已有笨鸟先飞、微妮服饰规模跨境电商企业12家,预计全年通过自营平台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出口2000万美元以上。通过业务指导,豪迈机电、伟舜机电等10余家出口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发展线上渠道,扩宽外销途径。

新闻推荐

“多功能”司法所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本报讯(通讯员孙继葆施世庆)今年,青阳县酉华镇司法所通过实施“提升工程”,一次性投资40万元,单独设置一座司法办公楼,并设立了...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