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屈原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池州日报 2018-11-06 07:00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纪良发)11月3日,从池州市屈原学会二届一次会议获悉,近年来池州市屈原学会围绕“屈原”研究,成果丰硕,为池州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池州市屈原学会是在中国屈原学会指导下成立的民间学术社团组织,聘请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林家骊为顾问,重点研究池州地区范围内的屈原行迹和屈原后裔的发展和播迁。学会旨在借助对屈原文化的研究,提升九华山的知名度,服务池州市“文化名市”战略,为池州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作贡献。学会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屈原与《哀郢》里的“陵阳”(今青阳县、九华山)关系;屈原与《招魂》里的“庐江”关系;屈原与《远游》里的“南巢”、“王乔”关系;《鄂君启节·舟节》的“庚松阳”与枞阳关系;《鄂君启节·舟节》的“内泸江”与今青弋江(古庐江)关系;《鄂君启节·舟节》的“庚爰陵”与今宣城(古宛陵)关系;《鄂君启节·车节》的“庚居巢”与今巢湖市(居巢区)关系。

据池州市屈原学会会长熊言明介绍,池州市屈原学会已主办“九华山屈原(陵阳)国际学术研讨会”、屈原流放路径(古陵阳)实地考察学术研讨会等多次研讨会,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月下旬中国屈原学会、池州市人民政府将在池州举行中国屈原学会楚辞“陵阳”“庐江”地望学术研讨会。屈原在《哀郢》中写道:“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对于“陵阳”之解,历来歧异甚大。钱征先生在《屈原与九华山》一文中,充分运用《史记》、《汉书》、《池州府志》、《青阳县志》以及出土文献《鄂君启节》和当地的民风民俗,经过详细的实地考察与论证,认为蒋骥、洪兴祖、林家骊等人的论证是正确的,屈原流放,在陵阳一带居住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一带完成了《哀郢》、《远游》、《招魂》等诗作,对九华山一带的道家思想的形成、傩文化的发展、“地狱文化”的演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池州屈原学会会长熊言明介绍,屈原出生地——湖北秭归,流放地——安徽陵阳(九华山南大门),投江死难地——湖南汨罗江。湖南、湖北(出生地、死难地)都在挖掘屈原的踪迹,池州也应进一步加大陵阳古镇(流放地)研究。

新闻推荐

池州市政协委员视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吴明楣率队

本报讯(记者何霞)11月1日,市政协副主席吴明楣率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民主党派界别、无党派界别部分委员,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工...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