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钟斌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十二五以来池州市立足丰富的

池州日报 2015-11-03 23:38 大字

□ 记者 钟斌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十二五”以来,池州市立足丰富的林业资源,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生态建设跨入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方阵”。

千年古城满眼绿

绿是池州的底色,也是池州人的底气。当“雾以吸为贵”、“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的调侃红透网络时,2013年9月24日,池州与南京、厦门、昆明等17个城市一起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安徽省首个获取此类称号的城市。

2011年7月,池州坚持“林水相依、林城相依”的先进理念,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森期间,全市共实施重点绿化工程217处,栽植乔灌木1000多万株,绿化河流5条,改扩建市县级公园14个,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投入资金13.1亿元。

据统计,全市现有林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700万亩增加到72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7.72%增加到59.16%;林木绿化率由62.23%增加到63.61%;林木蓄积量由2500万立方米增加到2784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池州市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和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全面掀起造林绿化高潮,造林绿化取得历史性突破。(下转A3版)

(上接A1版)自2011年至2015年4月,池州建设森林城镇22个、森林村庄213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88.6公里,义务植树2400万株。青阳县获“全国绿化模范县”,青阳、石台、九华山获“安徽省绿化模范县(区)”等称号。

绿了青山富了民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十二五”期间,池州市围绕“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的目标,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建设“绿色银行”,让人民群众从林业产业蓬勃发展过程中收获喜悦、获得实惠。

五年来,池州市全力培育绿化苗木、木竹加工、森林旅游等六大产业。2011-2014年,全市林业产值年递增30%以上,2012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14年达201.1亿元。其中:森林旅游与休闲旅游业收入60.89亿元,接待游客1347万人次。

截至目前,全市林业龙头企业达72家,其中省级以上34家,水果、茶叶、森林食品、木本油料、花卉苗木、竹木产品等产量稳步提升。全市拥有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15个、全国驰名商标1个。天方茶叶、西山焦枣、历山佛桃、山野茶油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鸟和谐共家园

大雁腾飞翱翔,白鹭展翅起舞,白鹤放声歌唱……在冬日暖阳的沐浴下,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万鸟齐聚,悠然觅食,与村庄、山峦,构成了一幅人鸟和谐的美丽、祥和图景。

享有“中国鹤湖”美誉的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白头鹤、白鹳的最大种群越冬地之一。目前,有鸟类2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每年冬季,170多种、8万多只候鸟纷至沓来。

池州境内,湿地资源高度富集。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九华山森林公园、石台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池州五大国家级生态资源“名片”。

调查显示,池州湿地面积达27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8%。高等种子植物1557种,脊椎动物5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1种,占全省的77%,东方白鹳数量约占全球1/8。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为强化公民湿地保护意识,“十二五”期间,池州市结合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池州不仅成为适宜人类居住旅游的山水园林城市,也日渐成为适宜鸟类居住的生态家园。

新闻推荐

强化调度推动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记者陆寒芳月

强化调度推动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本报讯(记者 陆寒芳)12月10日上午,市委常委、市政协党组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青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