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扶贫富万民——来自黄山市扶贫开发一线的报道(三)

黄山日报 2014-10-17 11:09 大字

□ 本报记者 胡利龙 李学军

10月14日午后,记者来到革命老区黄山区新民乡樵山村余项组,只见满山坡都是参天的香榧树。正是收获的季节,一路上不时可以遇到挑着香榧去赶卖的果农。

“今年鲜籽80多元一公斤,全村产值可达200多万元。”村党总支书记余孝洪介绍,樵山村有三分之二的地方适合种香榧,有天然香榧林1000余亩,樵山贡榧远近闻名。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区发展,市区乡一起帮助村里制定了把香榧作为主打产业的发展思路,并不断投入资金扶持。2008、2009两年,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从浙江引进细榧品种种植,去年和今年又投入9.5万元用于林区道路修建,并先后组织十多批六七十农民去浙江学习种植、嫁接、加工技术。

“这几年我们发展了2000亩新品种,大的已经挂果了,去年2000斤,今年5000斤。”余孝洪说种香榧一次种一生有,投入少产出大,省时又省力,非常受村民欢迎,大家称之为“摇钱树”,最大的户一年香榧收入有10万元。为提供技术、市场服务,村里成立了香榧协会,村民们也自发成立了两个合作社。他还不忘叮嘱记者:樵山老树的果子是上佳的种质资源,一定要帮着宣传一下。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近年来,黄山市把发展产业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最现实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培植特色农业,“连片开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与樵山村一样,歙县杞梓里镇英坑也有一种“摇钱树”——山核桃。村民黄加喜一提到山核桃就特别来劲,今年他家收了2500多公斤鲜蒲,卖了3万多元。他说全村600户,仅山核桃一项,户均收入就达10000元。在十多年的扶贫开发攻坚战中,歙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发展山核桃产业。步入扶贫开发新阶段以来,该县又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20万元,大力支持山核桃产业发展,目前已有15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山核桃基地建设。据统计,截至去年7月底,歙县山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余亩,其中投产面积近4万亩,正常年份全县果蒲总产约1.2万吨,总产值约1.2亿元。

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黄山区新华乡则发展的是笋竹产业。2011年以来各级共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29.7万元,扶持该乡发展雷竹9000亩,建示范基地5个,笋加工企业11家。今年全乡竹笋产量近250万公斤,产值1200余万元,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500余户,全乡农民出售鲜笋人均收入2000元。通过产业化扶贫开发,新华乡成为了声名鹊起的“笋竹之乡”。

下樵山,进弦瑞。甘棠镇弦瑞村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他们以宜福垅村民组为中心,建成了特色蔬菜大棚基地,并从青阳县引来能人江礼明,建立起蔬菜生产、加工、外销一体化支撑产业,开发出“弦瑞三宝”推向市场。江礼明介绍说,从去年底成立至今,公司已实现产值近8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余户、200多村民参与特色蔬菜种植,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公司还免费给贫困户提供黑猪种苗,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鲜猪肉,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档案里的时光

□ 项慧玲 项琪晖老屋堂前夹壁上有几个后来填进去的青砖,站在下面看起来好像灰白墙壁上的几个大眼睛,小的时候我常常会指着它们问奶奶:墙壁上怎么长眼睛了?奶奶悠悠地告诉我那是...

青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