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潘世鹏这个铣床和攻丝机的操作一定要眼明手

池州日报 2013-09-23 00:11 大字

本报讯(记者潘世鹏)“这个铣床和攻丝机的操作一定要眼明手快,要不然车床出来的成品就不合格。”在青阳县富莱茵汽配有限公司磨床车间,高级技工张士勇正手把手地现场教学。年过半百的张士勇多年来一直在外地机械装备企业打拼,并成为行家里手。看到家乡也办起了大型机械装备企业,思乡心切的张士勇与富莱茵公司一拍即合,受聘为公司的高级技工,负责厂里五、六道流水线,月收入四五千元。三年前的10月,专业制造汽车柴油发动机零部件的私营企业富莱茵公司经过多处考察,最终选择落户青阳经济开发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年生产各种零部件100万套,顺利实现“战略转移”。三年来,公司围绕转移的第二个目标,努力建成专业化的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打造全国一流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公司负责人感慨:“青阳县具有丰富的优质非金属矿产资源,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可深度开发利用非金属材料,发展塑料、橡胶等下游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青阳县区位优越,生态良好,但经济相对后发。自2006年8月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安徽青阳经济开发区以来,青阳经济开发区立足把生态优势和区域发展融合起来,使长三角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青阳良好的生态优势相互融合,并在大区域格局中寻求产业定位,着力把区域支柱产业的高端配套、高端装备制造和青阳非金属纳米新材料三大低碳环保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城互动融合,努力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推动产城融合为我们开发区带来了转型发展红利。”青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卫标说,“在推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对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不仅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而且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并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发展。”青阳经济开发区勇于解放思想,提出了寻找区域中支柱产业的高端配套、以核心技术整合周边产能和发展高档装备制造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长三角区域内的人才特点,青阳经济开发区还采取“候鸟式”、“休闲式”人才集聚办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优势。

青阳经济开发区的有益探索得到了青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县将青阳经济开发区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平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并初步形成了机电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如今,一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青阳经济开发区正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富莱茵汽配、昌利锻造、替克斯阀门、柯力传感器、九鼎新材料等一批龙头项目相继落户投产,一个个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投资兴建。用开发区管委会经贸发展局局长沈勇的话说,就是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适合发展的大项目,现在招商引资关键要让客商看到我们手中捧着的“金饭碗”。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青阳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375家,其中投产企业2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今年1至8月,开发区主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6.57亿元、工业增加值4.14亿元、销售收入16.22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亿元,新增2000万元规模企业5户。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综合性低碳示范园区,荣获安徽省城市(城镇)建设贡献单位,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全省62家省级筹建开发区第六位。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强势

资源优势是青阳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青阳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先天条件。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强势,青阳经济开发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追寻。

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意味着后发优势大,开放开发晚意味着发展潜力大,产业层级低意味着调整余地大。只要抓住特色发挥优势,就一定能快速赶超。青阳经济开发区从更广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起点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大的“坐标系”中,立足自身实际,挖掘优势,放大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青阳实际、具有青阳特色的发展之路。

记者在青阳经济开发区采访时看到,无论是已投产的企业,还是正建设的企业,都具有低碳、循环的特点,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程度非常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从前那个一穷二白的荒芜之地正成为青阳县的生态工业重地,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工业园区在发展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新闻推荐

详见版为进一步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

(详见A3版)为进一步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引导广大市民居最美之地、行最美之举、做至美之人,今年市文明委继续在...

青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