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柱千载诗人地池州杏花村阳春三月杏花村生态文化
□ 记者 邓柱
千载诗人地,池州杏花村。阳春三月,杏花村生态文化旅游区起步区杏花基地,2万余株杏树风姿绰约,落红遍地,暗香犹存。自201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杏花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以来,各项工程快速推进,特别是随着436亩杏花基地项目的建成,古时杏花村“十里烟村一色红”的美景更加清晰,池州人心头萦绕的杏花村之梦更加贴近。
杏花村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是池州重建杏花村的圆梦之举,更是池州依托生态文明建设,描绘美丽池州蓝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圣境九华山,千载杏花村,浩荡长江水,魅力生态城。生态是池州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历届市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了池州山清水秀的面貌,保护了池州优越的生态环境。多年来,池州市一直主打生态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锐意探索:在发展理念上,提出 “保一方好山水,富一方老百姓”;在发展战略上,提出“五位一体、生态优先”;在发展空间上,强调“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在发展目标上,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去年3月份,在历经多次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池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确定了“两步走”的具体目标,即:到2015年,努力建成国家生态市,力争在生态建设上领先全省、全国;到2020年,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池州发展的行动纲领、发展道路,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
项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池州市围绕国家和省重点支持政策,推出86个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市、青阳县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十八索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贵池区和东至县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等23个项目已开工,到位中央和省专项资金5.2亿元。全国低碳城市试点、绿色低碳小城镇等32个项目已上报到国家或省待批,正在跟进落实;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等31个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池州市科学理性设立“绿色门槛”,严格环境准入,实行“四个一律不批”,2008年以来,共否决重污染建设项目近100个。同时,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矿山企业已从2000年的560家关停整合到目前的260家,有200多家实施生态恢复。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池州市在发展工业上突出绿色低碳,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培育的产业。去年以来,全市引进落户电子信息产业项目60多个,在平板电脑整机、终端芯片等应用领域已显现集聚发展势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发展第三产业上突出打响旅游文化品牌,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700万人次,旅游收入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0%。在发展农业上突出生态、高效特色,12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4个县区中有3个建成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2个建成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县。
生态宜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归宿。池州市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理念,在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上突出秀美、精致、亲和、舒适的特质,开展“清除白色污染·清洁城乡环境”工作,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推进生态特色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重点发展10个区位、产业、规模、交通优势明显的特色名镇,现已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新增3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以农村环境整治“451”工程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村镇、村庄布点、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整治规划,启动实施《池州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涌现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行尽池城皆是景,一池山水满城诗。如今,放眼池州,青山绿水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绿色”的主旋律已经奏响,池州人正在谱写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乐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国安)4月26日,省委副书记李锦斌来池州市调研农民增收工作。他强调,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多元驱动,不断开辟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新途径。市领导...
青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