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伍晶晶宽阔的水泥路路旁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一幢幢楼

池州日报 2013-01-22 00:21 大字

□ 记者 伍晶晶

宽阔的水泥路,路旁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一幢幢楼房整齐排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青阳县蓉城镇清泉岭村这两年的巨大变化,让两千多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都是农村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年近六旬的朱少文是土生土长的清泉岭村人。2009年清泉岭村被列入池青九快速通道拆迁安置点,一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就此拉开。

农户集中安置是村庄环境整治的重头戏,朱少文家“横”在拆迁主干道上的老屋首当其冲。最初,老两口态度坚决,不搬。“那时候,我确实有点不理解,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怎么就不给住了呢?所以村镇干部上门拜访,没茶喝、没凳坐、更没给好脸色看。”回忆起当初自己不配合的态度,朱少文讪讪道。“老百姓不愿意搬迁除了老屋的情感使然,更多的是习惯了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蓉城镇村镇规划办公室主任徐胜云坦言。为了寻找解决办法,他和同事们常到村民家中拉家常,解释相关改造政策,一块一块啃下“硬骨头”。徐胜云了解到朱少文家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符合农村分户条件,就建议在安置房内划拨两套连体楼房给老人,满足老人们“单过不分家”的愿望。终于,老两口被说服了。

很快,清泉岭村的安置区———“清泉人家”建了起来。徽派建筑风格,两间三层,户均占地160平方米,户建筑面积为285平方米,2009年底朱少文就搬进了安置房中。随后,“清泉人家”的篮球场、幼儿园、综合用房等也一一建起。青阳县委、县政府更是抓住时机,在安置区一排房屋前规划了30余亩农业示范观光园,适时推出集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乐为一体的“清泉人家”,吸引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原住民朱磊也看准了这个难得发展契机,开办起“清泉人家”里第一个农家乐项目———和庭山庄。

“清泉人家”的建设和入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据介绍,“清泉人家”彻底改变了农村住宅零乱,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的传统居住生活模式。同时,新建的安置区全面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硬化小区道路,配套自来水入户、垃圾污水处理、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设施,配建休闲广场、文化书屋、绿化等,实行小区式建设社区化管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没有搞‘一刀切\’,而是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青阳县住建委规划科汪劲松告诉记者,按照村庄规划,“清泉人家”除了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实行集中安置,也在西边同步进行老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养殖业、特色种植等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如今,屋大了,路平了,一开门,前面就是村民活动中心。”朱少文说,以后可以选择在自家宅院里开设餐饮、住宿等农家乐项目,“这个家搬得太值了”。如今的朱少文虽然很忙,心情却很好,她说:“房子好,环境美,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记者潘世鹏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

本报讯(记者潘世鹏)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省文联联合主办的“美好安徽”摄影大赛于日前揭晓,池州市三件作品获奖。其中,本报记者程昭的...

青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