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盛文鹏月上旬央视套在黄金时段播出远方的家栏目组
□ 记者 盛文鹏
7月上旬,央视1套在黄金时段播出《远方的家》栏目组来池州市拍摄的专题片《梦里九华》、《山里山外品池州》,池州名山秀水、如画乡村深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引来一片叫好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传统的农业文明曾造就了无数富有诗情画意的乡间村落,令人遐想、让人向往;而如今行走于池州乡村,一座座村庄园林化、一幢幢农居景观化、一处处景点多样化,令人目不暇接。
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近年来,池州市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突出区域性、统一性和配套性,改变过去城乡、镇村分别规划,单纯农民建房规划和边建边规划的传统做法,形成村镇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发展协调的规划体系,引导新农村配套建设全面发展。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彻底改变了“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状况。
贵池区马衙街道灵芝村过去490余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7个居民点,村庄环境恶劣,房屋参差不齐,杂乱无章,道路蜿蜒曲折,泥泞不堪。自2002年以来,灵芝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把位于圩区素有“十年九涝”的吴圩村民组整体搬迁至318国道旁,32幢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新楼房依山而建。铜九铁路、池青九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开工后,灵芝村又精心谋划,在位于318国道北侧的茶亭组,着力打造灵芝安置点精品小区。
说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村民老刘乐呵呵地说:“全村90%以上村组道路实现了硬化,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占地500平方米,村民办事足不出村成为现实;200余户农户用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如今,像灵芝村一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池州大地随处可见。
良好的生态是池州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为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近年来,池州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试点,继石台县华侨村2008年成为国家补助资金“以奖促治”项目试点村后,全市2009年、2010年又有3个村获国家“以奖促治”项目资金,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国务院办公厅“以奖促治”督察组、环境保护部及省环保厅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池州市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并注重与改圈、改厕、改厨有机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联动发展,着力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截至2011年8月,全市共建成“三结合”沼气池83534口,农村户用沼气入户率达26%以上,居全省首位,建池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十一五”以来,池州市建设了7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4个省级生态村、300个省级生态示范户;1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3个市级生态村、1546个市级生态示范户,生态创建工作位于全省前列。2011年,又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新增3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互促共赢、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从今年起,池州市计划用四年时间重点推进市内56个镇(乡、街道)500个左右村庄整治示范点建设,全面完成全市2.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3年底前所有乡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通过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这是‘451’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住建委村镇建设科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已有67个村庄展开环境整治工作,其中贵池区马衙灵芝安置点、青阳县庙前镇杨村、九华山代村等12个村庄已基本完成基础整治工作,不少村还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种植经果林,加工和销售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建设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等方式,发展农家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等,为当地农民就业创收提供多种渠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池秘)8月12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张晓宁总工程师在省民政厅薛昆明副巡视员的陪同下,来池州查看了解池州市受台风“海葵”影响的洪涝灾害情况,市政府副市长、市委秘书长桂林陪同。...
青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