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左宗伟左平唐国安下一个节目青阳腔新编剧目

池州日报 2011-10-11 00:39 大字

本报讯(记者左宗伟 左平 唐国安)“下一个节目,青阳腔新编剧目《日子红火福无边》……”,主持人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台下观众的掌声淹没。年轻的很兴奋:“从来没听过这样婉转的旋律”;年长的很激动:“青阳腔又回来了”。这是全国第一家专业青阳腔剧团———青阳县新声青阳腔艺术团送戏下乡时频频上演的一幕。近年来,青阳县创新机制,抢救、挖掘、整理青阳腔,组建专业剧团,传承、发展青阳腔,古调雅韵再放新声。

青阳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得名,被誉为京剧“鼻祖”和戏曲活化石。京剧、赣剧、湘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青阳腔影响。清朝末年,由于战争和瘟疫,青阳腔艺人纷纷弃家外出谋生,青阳腔这一古老剧种从此流落他乡,而在发祥地青阳县却日渐式微。随着国内老艺人相继凋零,后继乏人的青阳腔在舞台上一度难觅踪影。

抢救保护濒危青阳腔!让青阳腔回到青阳!近些年来,青阳县建立了青阳腔民间业余剧团,结集出版了《古腔新论》文集和《青阳腔剧目汇编》,收集整理青阳腔剧目和曲谱94个,恢复了多出青阳腔传统折子戏。但是由于没有一家专业的剧团,青阳腔演出极少,影响力有限,很多青阳居民身在青阳不知青阳腔。

让青阳腔重返舞台!青阳县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机制,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专业青阳腔剧团。4月28日,新声青阳腔艺术团挂牌成立。县政府投入30万元用于服装乐器道具的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给予每年40万元补助。

为了寻找热爱青阳腔的好苗子,筹建者们跑遍了县内每一个乡镇,远赴太湖、岳西、潜山等地,最终组成22名演职员的阵容。艺术团一方面采取老演员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年轻演员,一方面邀请刘春江等专家来团授课。艺术团还与安庆市一家艺术学校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为青阳腔储备人才。艺术团的编剧们既传承经典,改编了黄梅戏《女驸马·绣楼》等选段;又与时俱进,创作了反映大学生村官的《燕归来》和歌颂“夕阳红”工程的《日子红火福无边》等剧目,并在伴奏中加入了管弦等其它乐器,使青阳腔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青阳腔回到青阳,立刻受到群众的欢迎。从8月份至今,艺术团送戏下乡46场,表演青阳腔剧目100多次。在青阳县城中心地带,新声艺术团的排练演出场地基本完工,10月底即可投入使用。届时,新声艺术团还将在县城定期演出青阳腔。

新闻推荐

九华山讯通讯员九宣连日来九华山风景区余名干部深入基

九华山讯(通讯员九宣)连日来,九华山风景区120余名干部深入基层,驻村蹲点,积极走访调研,开门接访,广泛征求意见,积极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谋划年末工作。国庆佳节正值旅游黄金周,九...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