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程昭她是国家二级编剧在文化部门度过了五十个春秋

池州日报 2011-06-24 00:43 大字

□ 记者 程昭

她是国家二级编剧,在文化部门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她退休不退岗,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她年过花甲,形单体弱,却始终忠诚于党的文艺事业;她就是日前被评为安徽省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四好”党员的青阳县文广新局退休干部、中老年艺术团指导员王为。

退休不退岗的宣传员

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的王为十分热爱文艺创作。在职期间,她的作品多次发表在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2年退休后,她仍坚持创作。2002年,王为创作的快板剧《婚姻新风进山村》多次下乡演出,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获得了农民朋友的喜爱,在省计划生育文艺调演中荣获创作银奖。2003年配合文明创建工作创作的小品《革除陋习》,在农村、社区演出,并在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三等奖。2009年创作的大戏《桃李情》被池州市评为戏剧创作一等奖。《无愧我心》、《清溪我心》、《相会在生态村》、《和谐社区》、《平安信息》、《不能忘记》等作品,多视角、多层次地反映了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展示了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她也因此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退休未退岗的宣传员。2005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她的剧本专集《山花吐艳》,王为成为池州市第一个出版剧本专集的人。

充满活力的指导员

王为身患癌症,年过花甲,动过大手术,做过化疗,熟悉她的人无不担心她的健康。然而,她乐观地看待生活,顽强地和疾病抗争,热情地融入社会。演员出身的王为从青阳县下岗的退休人员中,选拔出30个文艺骨干,组建了“青阳中老年艺术团”,由她担任指导员。她白天组织大家排练节目,晚上在家创作,自编自导了50多个节目,多次下农村、入社区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深受群众喜爱。每次演出,她都亲自挂横幅、搬道具,既当编剧又当总监,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身兼多职,为艺术团的姐妹们树立了榜样。

为提高艺术水平,王为对每个节目都认真把关,从走台步开始,对手、眼、身、法、步都一一言传身教,手把手地纠正指导每个动作。为了这个艺术团,她没时间为女儿看孩子,没时间陪老伴出外旅游,没时间走亲访友。如今,这个艺术团已走出县界,登上省、市大舞台。她创作的青阳腔《圆月桥》,参加了全国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并代表池州市参加在合肥举办的安徽省老年人文艺调演,获得优秀节目奖。九年来,青阳中老年艺术团共演出310余场。本着对艺术的执着,王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艺骨干,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她被省文明办、文化厅授予“优秀社区文化辅导员”的光荣称号。

牢记宗旨的好党员

王为是一位有33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热爱党的文化事业,并为之奋斗不止,并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走向街头,组织捐赠活动,还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为宣传党风廉政,弘扬正气,她连续五年参加青阳县廉政文化作品创作。她还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建设旅游县城”号召,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青阳腔”保护工作,创作了青阳腔剧本《圆月桥》和《燕归来》。2010年,《燕归来》在安徽省曲艺大赛中荣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近年来,她还在报刊上发表10多篇论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贡献。今年年初,她慎重地接下县文广新局交办的筹建青阳腔艺术团的任务,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筹备,4月28日,艺术团揭牌仪式成功举行。艺术团筹建过程中,王为曾三次病倒,但她一声不吭,吃下药、打完针,又坚持到安庆、铜陵、贵池招收演员。她任劳任怨的精神,被人们称为“老黄牛”。2007年、2008年、2010年,王为连续被评为“优秀党员”,2009年被市授予“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王为用一颗爱心,播撒着文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今年第二季度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队组成个专

编者按 今年第二季度,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队,组成7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区、九华山风景区以及中央和省驻池有关单位、市直相关部门、交通企业开展调研,认真分析池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现...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