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将皖南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部署指引下,大力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全市旅游开发和建设,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 记者 张冬元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这五年,却给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令世人为之惊叹、为之炫目的变化。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将皖南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部署指引下,大力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全市旅游开发和建设,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为了能较科学反映池州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转变轨迹,记者为广大读者选取了3组能充分反映池州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数据,“数”说池州市旅游业近五年的发展、跨越历程。
旅游收入从“十五”末39.48亿到预计“十一五”末398.6亿的爆炸式增长,显示池州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不断跨越
旅游收入是反映旅游业发展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旅游经济指标。“十五”期间,全市旅游收入39.48亿元,接待游客1201.78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4.04万人次。而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98.66亿元,同比增长1026.8%;共接待境内外游客将达4740.5万人次,同比增长323.3%;其中接待境外游客86.73万人次,同比增长586.7%;提前两年完成《池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一串串鲜活的数据后面是全市人民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勇气,是各级领导干部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超前谋划。
“池州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思路很好,这是结合池州特色做出的战略决策,有高度,便统筹,易见效,望抓实抓好”。2006年7月11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在省委办公厅编发的“池州市围绕建交通,全力打造旅游快速通道”一文上批示,吹响了池州市旅游资源向旅游产业强市的号角。
2010年7月15日,省委书记张宝顺来到池州调研时对池州的旅游经济发展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池州生态环境良好。既有优美的山水自然生态,又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有欧洲中小城市的感觉,将来的发展前景肯定会非常好。(下转A3版)
(上接A1版)
“十一五”以来,全市全力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全市旅游开发和建设,积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构建以九华山与市区市山联动,以石台牯牛降———溶洞群风景区、杏花村、齐山、秋浦仙境风景区、升金湖———历山———东流风景区和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要素的城市旅游圈,形成了山上山下功能完善、山里山外联动发展、国内国际市场兴旺,硬件软件完善配套的“一城四区”大旅游格局,实现了“十一五”期间,旅游工作在全省的综合考评位次一直保持第3位,处于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国”字号名片从“0”的突破到“6”的飞跃,折射池州市旅游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池州境内名山胜水不计其数,以九华山、牯牛降等为代表的众多自然景观,特色浓郁;以秋浦河、杏花村为代表的众多人文景观,独具风格,这些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一个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市。
池州作为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以前,旅游业发展步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丰富的资源优势没能变成产业优势。截至2005年,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的池州市,却没有获得一张“国”字号旅游“名片”,全市四星级酒店仅1家,持证导游不足600人,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围绕着把九华山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世界级旅游胜地,把池州打造成皖江首选、安徽著名、国内有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编制了《池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振兴规划》及各年度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瞄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推进旅游经济区域合作,推动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大突破、大发展,使池州市旅游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2006年,池州市成功地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并进入首届“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旅游城市”,首次实现“国”字号名片零的突破。
2007年,九华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66个5A级景区之一。
2008年,池州被选为“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城市”之一。
2009年,池州市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特色魅力品牌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
2010年,池州成为“中国网民最关注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同年上海市推荐的世博旅游线路,池州以“水上城市之旅”又成功入选……
“十一五”期间,池州市“国字号”旅游“名片”先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有到全的突破,池州市旅游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池州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A级景区、景点从“4”到“27”的转变,表明池州市旅游资源正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优秀的景区、景点是一个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十一五”以来,池州市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专门编制了《2008年—2010年池州旅游基础建设项目库》,总投资175亿元,在全市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和完善上做足、做好文章。
据了解,从2005年市内仅有4处A级旅游风景区到2010年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27个,仅仅花了五年时间。截至目前,池州市景区(点)达47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27个,其中5A级1处、4A级6处,3A级9处。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均进入“安徽省旅游强县(区)”行列,同时,18个乡镇进入“安徽省旅游乡镇”,其中最佳旅游乡镇7个,优秀旅游乡镇6个,旅游乡镇5个。
随着九华山风景区大铜像工程、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杏花村文化园、九华天池、九华河旅游观光带、秀山门博物馆工程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和九华山中心大酒店、大王洞索道已建成运营,有效地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使池州市旅游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做大、产业服务链不断延伸和完善,全市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平也得到飞跃发展。与2005年相比,池州市旅行社由46家发展到72家,旅游星级饭店由23家增加到30家,其中四星级旅游饭店5家;省级旅游定点企业由6家增加到20家,持证导游由700人增加到1500多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2万多人,已达6万余人。
“十一五”的累累硕果,让人欢欣鼓舞,“十二五”的跨越发展,让人满怀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只要池州市继续坚持走旅游兴市发展之路,将池州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潘世鹏)为进一步征求代表对议案办理工作的意见,督促政府办理好代表议案,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11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市人大议案办理答复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燕云、市政府副...
青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