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碑中的硕儒英杰丁黼

黄山日报 2022-04-06 03:52 大字

□张辰保

在黄山区博物馆一楼展览馆,有一块从太平湖乌石徐村征集来的明代书法诗碑。诗碑高190厘米,宽100厘米。石质为黟山青,半圆碑头纹饰为双鹤朝阳团云阳刻浅浮雕,下分隔双线中纹饰为缠枝宝相花图纹。碑文是阴刻草书,为典型的明中期草书风格。

石碑右标题二列,分别为“冬日重经石埭烏石隴”和“宋夔州守臣丁恭愍祠”。落款上段为“莆田黄洪毗,嘉靖辛亥十月朔”。左底下段落款“知县赵濂立石”楷书字体很小,不及草书的四分之一。书法家杜鹏飞老师考证为“唐人虞世南”风格。一块古碑,有两种书法风格,当属珍品。

石碑正文为:“西蜀安危寄一麾,孤臣萬死赴重围。苌弘化碧心空在,诸葛成图事已非。古庙向江霜叶落,夕阳系马岭云飞。重来瞻拜羞蘋藻,怅望青天鹤未归。”碑中诗文,在(乾隆)《池州府志·秩祀》中有记,标题为《黄洪毗丁公祠》。可考诗文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十月一日,池州府石埭县烏石隴(现黄山区乌石镇)“丁恭愍祠”举行春祭典礼时,南畿提学御史黄洪毗,为纪念南宋硕儒英烈丁黼(fǔ)所作,“重经”是说明他第二次来此地。

“丁恭愍祠”为“褒忠庙”。(乾隆)《池州府志·卷之十八·秩祀》载:“宋勅建‘褒忠庙’,在石埭县舒溪南,祀四川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事,死事谥‘恭愍’丁公黼。后毁于火,明嘉靖中知县叶照复建于县四都溪西里(现乌石镇乌石村),有司春秋祭。”南宋蜀人著作郎吴泳曾作有《褒忠庙碑》立于庙中。

“丁恭愍”即丁黼(1166-1236),字文伯,号涎溪,明南直隶池州府石埭县陵山乡第四都西溪里丁家坂(现乌石村徐家样齐心组)人。丁黼是南宋末年少有“正学直道”的士大夫之一,晚年血洒在抗击蒙元入侵的战场上。《宋史》(卷四五四·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九)有载:“丁黼,成都制置使也。嘉熙三年(1239),北兵自新井入,诈竖宋将李显忠之旗,直趋成都。黼以为溃卒,以旗榜招之。既审知其非,领兵夜出城南迎战,至石笋街,兵散。黼力战,死之。方大兵未至,黼先遣妻子南归,自誓死守。至是,从黼者,惟幕客杨大异及所信任数人。大异死而復苏。黼帅蜀为政宽大,蜀人思之。事平,赐额立庙。”(乾隆)《池州府志卷之四十九·忠节》也有他的生平记载。

丁黼是南宋末年永嘉学派的传人之一,永嘉学派又称浙江学派。丁黼的恩师徐谊、钱文子,均是当时硕儒,丁黼受二公学说的影响很大。他所著五十卷的《涎溪集》和《六经辩证疑问》《诸史精考》中录有大量表达他的学术思想的作品,只可惜这三部著作全部毁于战火,我们只能从明清两代的学者著术中,寻得一鳞半爪。

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在对黄宗羲《宋元学案》续修补辑中有丁黼传,并附有案语:“先生以平阳高弟,徧侯诸儒,伯仲真、魏之间。晚年埋血沙场,大节凛然,而《宋史》附之《忠义传》末,不详籍里,不志其生平,读者茫然,荒略未有如此之甚者。予少有志于改正《宋史》,曾从《永乐大典》钞得先生别传一篇。十年以来,忽忽失去。昏志不能追忆,仅约略其大概,列之《学案》,而其言行之详,不復能举矣。”

全祖望的《宋元学案·卷六十一·鄞县全祖望补本·徐陈诸儒学案·恭愍丁延溪先生黼[父泰亨]》介绍很详尽:

丁黼,字文伯,其祖故徐州人也,汉说《易》大师、将军宽之后。世居沛、砀间。南渡后,徐为战地,先生曾大父执中卜居青阳,寻迁石埭。家世忠孝,虽南迁三世,时望归故土,不治产业。其大父尝梦神告之曰:‘若死,葬于涎溪寺右,三纪之后必昌。’又三十年,而生先生,年十四,已知为学之要。父泰亨,宿儒也,自教之。已而平阳徐忠文公谊教授池州,父挈先生共往从焉。忠文以老友待之,留与共训后进,而授先生以《语》《孟》《学》《庸》大旨、圣贤修己治人之学。永嘉钱宗正文子亦硕儒,先生由忠文以见之,得其经学。先生气竦神悟,诵言观行,遂忠文门下第一,成淳熙进士。枋臣当国,贤士多沉下僚。时天下所称为正学直道者,鹤山、平斋、西山皆重先生,而鹤山尤契,尝曰:‘忠肝义胆,霜明玉洁,足以廉顽立懦也。’曰:‘吾交文伯二十年,真端人也。’尝闻张行父之贤,亟求见之,叩以南轩之学。以争济邸事于宰相怒,被逐。宰相死,召还,累官军器监。数上封事,言大臣不法事,累进累蹶。以直祕阁知信州、吉州,皆有声。西山為江西安抚,荐之。诏迁提刑,寻充四川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时崔菊坡方帅四川,闻先生至,喜赠诗,所云‘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者也。先生蒞夔,疏上十事,夔大治,乃以右文殿修撰充广西副制置使、守静江。寻以四川副制置使守成都。自嘉定、端平以来,诸硕儒讲学者,亦间或得大用于朝,然率不久輒去,至是零落且尽,而先生独存,又弃之巖疆以陷之死。时蜀事已极坏,先生延李微之于幕,力行宽大之政,蜀人戴之如父母。而知事之必不可支也,乃遣其家属南归,曰:‘无以老子为念。’嘉熙三年,北兵自新井大入。先生乃守大小城,飞山移屯,尽拨隶文龙帐犀牌,丁不满七百。北兵诈用宋将旗帜,城中以为溃兵也,以榜招之。已而知其非。或劝先生以自全计,先生笑不答,曰:‘吾为副元帅,死其分也,不可使丁氏无后,且留馆甥以收吾骨。’整兵夜出城南,遂战于石筍(笋)街。众散且尽,先生入城,率其亲信侍从数十人巷战,寮属惟参议官杨大异一人。力竭,皆死之。大异復苏,得免。事闻,赐祠赠恤如制,谥‘恭愍’。所著有《延溪集》《六经辩正疑问》《诸史考》。

传记末附录有吴鹤林的评语:“恭愍生平忠雅端靖,持论侃然。宁避乌台之官,而不肯有一毫诈欺之事;宁婴黄阁之怒,而未尝少怠其呵护善类之心。于义利界限,辨之尤明。死国未几,制府参谋王翊雍容就义,文南守相刘锐、赵汝薌惨忱,血战而死,皆其英风义魄所风厉也。”

丁黼是一位诗人,曾以诗名世。可惜他所作的大量诗词皆失,《全宋诗》《全宋词》只存有他“五诗一词”,他与真德秀、魏了翁之间唱和之作未见一首,而真德秀、魏了翁唱和丁黼诗作却多见于二公的遗著之中,仅魏公的《鹤山集》就有写给他的诗文十多篇。

丁黼还是一位著名的刊刻家。他曾校勘刻印过多种重要古籍,他在夔州路安抚使知夔州任上,曾先后刊刻东汉末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和东汉袁康所撰的《越绝书》,以及先秦古籍《逸周书》等。此三种史著,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丁黼治学严谨,每刊刻一书,皆搜集所能见到的各种传本,互相参考,仔细校勘,纠正讹谬,使之可读。如《风俗通义》借抄会稽陈正卿本,参“馆中本”及“孔复君寺丞本”,《越绝书》则以许氏本、陈正卿本及秘阁本互校。《逸周书》以郭璞注《尔雅》、李善注《文选》两个传本,相互参校,然后刊刻传播。据专家学者考证,流传至今的上述三种史著,均是依据丁黼的刊刻版本。

乌石当地人,称丁黼为“丁丞相”或“丁阁老”。他所著的《涎溪集》,就是以他的号名,“涎溪”是他故乡村边一条古老的溪流,那个汉代《列仙传》中窦子明“涎溪钓得白龙”的地方,是古石埭八景之一“舒溪春涨”,现辟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了。

一块诗碑,承载着几个朝代人的精神寄托,文化硕儒和史上英杰,永远是一代又一代人所敬仰的。

新闻推荐

趣游池州第二季暨2021池州文旅推荐官打造计划活动收官

趣游池州第二季暨2021池州文旅推荐官打造计划活动收官本报消息记者纪良发报道2月23日下午,由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安徽...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