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池州籍医学博士赵世华
1月10日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池州籍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世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月13日,赵世华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赵世华,安徽池州贵池区马衙街道人,小学和初中时代都是在贵池马衙乡村度过,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1992年,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他先后赴法国和奥地利留学深造,通英、法、德三门外语。1998年,36岁的赵世华晋升为全国最年轻的放射学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影像学诊断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被誉为国内国际集“心血管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于一身的两栖专家。更令人称道的是,赵教授把基于临床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和基于数据库构成为核心的临床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领团队建立了“基础-影像-临床”三结合科研模式。近年来,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十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两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
虽然工作、生活在北京,但赵世华对家乡一直感情很深。
“良禽择木而栖,其实我一直都是逆势成长,虽然我喜欢欧洲的文化,但我的血脉里有一种家国情怀。在我成长过程中,贵人给我的帮助往往都能够画龙点睛,因此我总是心存感激,并加倍回报。因此我学成之后毅然回国报效我的祖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环境造就了我。我愿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引领我们的团队攻坚克难,在医学领域创造辉煌。
这个荣誉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团队,更属于阜外这个集体。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阜外我也有这样一种与生俱来并难以割舍的情结。1984年我22岁大学毕业来到阜外,下榻在小红楼里,师从刘玉清院士,自此像海绵吸水一样开始在医科院文化沃土中生根发芽生长发育,一路走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仅从事介入还要同时从事影像诊断;不仅从事临床,还兼顾科研。同时还要引领团队创亚洲领先、国际一流影像学诊断。如果缺乏安徽人特有的质朴、勤勉与执着,一切都可能付诸东流。
因此,此次获奖与别人感受略有不同的是,获奖后除了兴奋,同时还有一种酸楚感,所以我想起了诗人艾青那首诗。但是因为爱这份事业,所以从来就没有后悔;虽然有过徘徊,但从来没有退却。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科室,午夜一点钟睡觉是常态。
总之,我能够走到今天,并且能够获得此誉,说明只要大家潜心耕耘,在阜外这个国家级心血管病平台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赵教授深情地向记者说:“我思念家乡的山水,留恋在家乡曾经就读过的枫岭中学、马衙中学和杏花村中学。忘不了曾经给我无私厚爱的亲人和老师。”记者纪良发
新闻推荐
贵池区实验小学405班杨雨希指导老师:牛婷婷每天吃完晚饭,妈妈都会带着我和姐姐出去散步。今晚我们照常出门散步。没走多远...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