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长江水为农作物“解渴” 贵池区乌沙镇多管齐下抗旱保秋种纪实

池州日报 2019-10-25 06:46 大字

□ 记者 汪玉芳

自8月份以来,池州市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雨量与往年同期偏少九成。田野上,中稻、晚稻因缺水而减产,油菜因缺水而多次补种……渴,大地喊渴,庄稼喊渴。连日来,记者走访贵池区乌沙镇等地,深入田间地头,直击抗旱。

“老天一直不肯下雨,现在是栽种油菜的时节了,幼苗还没长成,就被烈日烤趴在地里。”10月21日,坐在田埂上,乌沙镇红庄村洼里组60多岁的吴忠山告诉记者,他种地几十年,从没遇到这样的干旱天气,前期种植的水稻和玉米因为干旱缺水,收成都受到影响。

红庄村洼里组地势较高,属于乌沙镇防汛抗旱灌区末梢,干旱让村里的山塘早就干枯见底。红庄村党总支书记章跃告诉记者,为了把长江水引进来,村里投资20多万,重新更换了大功率水泵,新修加固了500多米的沟渠,经过三级提水,终于让水逐级从低处往高处流。“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全天24小时坚守岗位,水泵更是马力全开。”记者在洼里抗旱站附近看到,灌溉沟渠内的水正在哗哗流入一块块稻田,滋润着正在生长的庄稼。

“长江引来的水到了,这可帮了我们大忙。”对吴忠山老人和村民们来说,这一天比过年还高兴。通过洼里抗旱站从新河坝电力排灌站引进来的长江水,经过10多公里长途跋涉,欢快地跳进干裂的田地和当家塘中,村里3000多亩地的农业灌溉得到了保障。

8月份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贵池区乌沙镇新河坝电力排灌站全力运转,水源源不断如血液一般,被注入干渠之中,成为灌区农民的“救命水”。

在新河坝电力排灌站,记者见到一群奋战在最前线的“抗旱战士”。为了让农民早日用上水,他们已经连续2个多月轮流值班,日夜守着发烫的机器,就连夜里都不敢合眼。该镇主任科员喻会桃分管农田水利工作已有数十年,对农村工作很熟悉。他告诉记者,该镇提前谋划,已通过新河坝电力排灌站开机取水2个月,引入的长江水灌溉范围涉及8个村1万多亩农田,目前能保证灌区农作物需要。

从事农业生产,最怕的就是自然灾害,尤其是种粮大户。杨贵仓今年承包了700多亩地,在他的家庭农场里,记者看到黄澄澄的稻穗,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穗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杨贵仓说,这都得益于排灌站引进的长江水。政府把长江水引入沟渠,如何把这“救命水”引进自家田里?他自己不等不靠,努力开展生产自救,及时疏通沟渠,购买水泵。“光小水泵我就买了20多台,一个多月来每天不停抽水,终于渡过干旱难关。”杨贵仓说,“稻田里供水充足,再加上连续的高温高热天气,水稻反而比往年增产。”目前他正在准备油菜种植。

记者了解到,自8月份以来,(下转2版)

(上接1版)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已经让乌沙镇农作物大面积受旱。截至目前,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到3.8万亩,其中重旱的有1.8万亩。面对旱情,乌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应对旱情。

“目前我们已投入抗旱资金100多万元,抗旱浇灌面积达到1.5万亩。8月份以来镇里一直在全力抗旱,经过干群共同努力,大部分农作物虽然有减产,但整体收成还可以,现在抗旱重心已转移到蓄水保秋种上。”该镇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制定了以引水入圩、水库调水等抗旱措施。同时沿河各村全力疏通抗旱渠道,确保引进的长江水顺利进入农田,打通抗旱保苗的“最后一公里”。新河坝电力排灌站密切关注长江水位,及时开机取水,但情况也不太乐观,长江新河坝水位最低8米才能开机取水,目前长江水位只有7米,低于取水水位,如果后期长江水位持续下跌,排灌站也面临取不到水的困境。该镇现有6个水库,目前5个水库还有蓄水,他们正调度水库用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近年来乌沙通过水利重点线、中小河流治理、八站工程、一事一议等水利项目对全镇大部分万方以上塘坝进行了清於扩挖,目前部分方塘还有少量畜水,可以满足部分农户秋种。另外针对部分高亢地区和供水末梢地区,如新庄、横塘、龙干等,该镇正在积极筹措资金,与水利、供电等相关部门沟通,通过开挖抗旱井、外江架电购泵取水等方法缓解农作物用水困难。

新闻推荐

王宏在贵池区检查指导工作时强调从严落实防旱抗旱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本报讯(记者钟斌)10月23日,市委书记王宏深入贵池区检查指导防旱抗旱工作。她强调,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防旱抗旱形势,严格...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