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勤劳家风幸福长
□ 记者 汪玉芳
你见过凌晨4点的贵池吗?这个时间大多数人还在梦乡里,而对王保能和吴琴夫妻来说,凌晨4点他们的工作早已开始。
在城区翠微苑二路上,有一个坚守了20年的早餐摊,摊主就是这样一对残疾夫妇。57岁的王保能,幼年时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妻子吴琴,小时候因为发烧打针留下了后遗症,成了聋哑人。虽然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却乐观坚强、善良朴实。20年来,夫妻两人靠勤劳和真诚,把小小的早餐摊经营成良心铺。他们不能拒绝命运的不幸,却选择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把苦日子过出了甜味。
粑是池州人的情怀,王保能的早餐摊卖的就是池州小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不排队是买不到的。“菜馅不仅要好吃,还要干净卫生。”王保能说,做粑的材料他都在市场上挑好的买。他们家很少吃肉,但做粑用的猪肉却一定买好的,菜籽油也是从农村油坊买来的,像韭菜、粉丝等材料一定要当天炒当天做。有人说早起太辛苦,能不能提前做好馅料放冰箱里,较真的王保能却不愿意。对材料新鲜的苛求,辛苦的是自己,每天凌晨两三点,王保能就得起床准备。
每天来买粑的顾客很多,场面却一点都不慌乱,王保能和顾客交流,一旁的吴琴手脚麻利地忙活着,简单的手势加上一个眼神,夫妻俩就能了然彼此的心意,默契地完成摊位上的工作。整个过程,温暖而流畅,笑容始终挂在他们的脸上。夫妇俩的摊位上,不管是肉馅还是菜馅都是一块钱,这么多年了,他们的价格都没什么大变化,分量也是始终如一的足。今年猪肉价格上涨,菜价也跟着涨,利润更小了,朴实的王保能说:“都是老客户照顾我们的生意,自己挣点钱,虽然不多,但是够生活就行。”
虽然小时候落下了残疾,但王保能总是说命运对他还是公平的,让他遇到了吴琴一家人。王保能的老家在肥西农村,因为家里穷,年轻时便来贵池做工。吴琴出生在新疆,父亲是支持新疆建设的军人,成年后她才回到家乡贵池。认识王保能后,吴琴父亲很喜欢这个本分老实的年轻人。刚结婚的时候,没有钱买房子,是吴琴父亲凑钱帮小两口买房安家,结婚后的几年里,两人的日子过得苦,善良的老人能补贴帮助的从不吝惜,老人总是鼓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总能获得好的生活。”
王保能常说:“他们的小家能有今天,少不了大家的帮衬。”他俩一个是肢体残疾,一个是无法与人交流,20年来,生活会遭遇多少困难,是旁人难以体会的。儿子刚出生时,因为妻子听不见,晚上都是王保能照顾孩子,一晚上起来几次冲牛奶、换尿布,凌晨三四点还要准备早点摊,那几年他晚上根本没觉睡。幸亏有家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家里实在忙不过来了,都是吴琴的姐妹们毫无怨言地帮忙。
岳父一家人多年来的相守相助,温暖和感染着王保能。为了能和妻子交流,王保能刚结婚的时候就自学了哑语。心疼妻子的世界无言无声,家里的重活他从来不让妻子动手,为了让妻子多睡一会,每天他都自己先起来,准备好后再喊妻子。去年老丈人腿骨折了,需要人照顾,其他家人都要上班,王保能二话不说坐车去了新疆。要知道,早餐摊是一家人的全部经济来源,20年来,即使是过年,他都没有放过一天假。这一次他却歇业了30多天。
乐观坚强、善良朴实,王保能夫妻一直用行动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精髓。在父母的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子从小就比同龄人懂事,生活学习都不要夫妻俩操心,放假的时候还会在早餐摊帮忙,如今他已是池州学院大三的学生,在芜湖一家单位实习,实习工作很辛苦,不少同学都打了退堂鼓,他却告诉爸爸,他会坚持,会努力让爸爸看到更好的自己。提起儿子,王保能和吴琴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胡海)国庆节即将来临,为确保全区人民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节日,贵池区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工贸...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