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在全省率先实施“边缘村”帮扶工作,计划通过三年行动 把“边缘村”从贫困边缘拉回来

池州日报 2019-08-17 08:05 大字

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村庄颜值不断提升。记者 程昭 摄

□ 记者 左平 通讯员 赵冬至

8月9日上午,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几名背包客坐在村口的古树林里,一边欣赏乡村美景,一边品尝香甜可口的绞股蓝茶。这种健康饮品是当地特产。“去年,村里注册成立了池州市状元故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年加工、制作、销售绞股蓝茶500多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多万元,经过一年的帮扶,成功退出‘边缘村’行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刚介绍说。

聂刚提到的帮扶“边缘村”,是贵池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创新”。

贵池区拥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15户36007人,其中14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1112户2897人,仅占8.05%,其他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占比高达91.95%。这些村贫困人口较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陈旧,却由于“身份”的限制,难以享受到贫困村的扶贫政策、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工作难以开展,发展陷入困境,稍不留神就会滑向贫困的深渊。

2017年,梅街镇源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2万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亟需提升。一分钱憋死英雄汉。“村里想做点事情,只能靠四处化缘”,聂刚表示。

地处贵池区南部深山的源溪村生态环境优越,茶叶、中草药等资源丰富。“如果能把山上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开发出来,不但集体经济收入能增加,乡亲们的荷包也能鼓起来”。但是,捉襟见肘的村集体经济,让聂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就在聂刚只能望“山”兴叹的时候,“边缘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像一阵“及时雨”从天而降,让他看到了希望。

为扭转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平衡局面,把“边缘村”从贫困边缘拉回来,2018年5月,贵池区出台了“边缘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边缘村”帮扶工作,确定了66个“边缘村”,贵池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尤兵介绍说。这些“边缘村”的共同特点是,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都在5万元以下,有的甚至为零。

根据计划,这些“边缘村”将在三年里分批出列。其中,2018年退出27个,2019年退出22个,2020年退出17个。

为了帮助这些“边缘村”走出发展困境,贵池区建立帮扶制度,采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等五项措施,在资金支持、项目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帮扶,努力让“边缘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整体提升、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18年,共有27名优秀干部和30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帮扶,27家企业结对帮扶,第一批“边缘村”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企业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通过土地复垦、盘活闲置集体资产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018年,源溪村争取“边缘村”帮扶资金30万元,引进大户成立了池州市昊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条件是连续八年每年上交村集体1.2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每年分红800元,为6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同年,利用帮扶单位贵池区水利局提供的5万元启动资金,源溪村集体成立了状元故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统计,2018年贵池区退出“边缘村”行列的27个村,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36.69万元,发展主导产业37项,建设扶贫车间5个,新增公益性岗位184个,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项目25个,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贫困发生率都降到全区平均水平以下。

今年是“边缘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二年,贵池区将有22个村退出“边缘村”行列。乌沙镇灯塔村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以前,这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8月9日这天下午,离村部不远的荒山上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葛根苗,包括贫困户纪桃花、江会生在内的16名工人正在除草。今年,灯塔村自筹资金15万元,利用帮扶资金27万元,建设了53.6亩的葛根种植项目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带动49名贫困人口参与分红,为3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此时,灯塔村党总支书记纪律正在一处农家乐施工现场查看。农家乐名为“青树纪”,利用村里已闲置10年的敬老院改建。“通过对外承包的形式,这个项目可以让村集体每年获得5万元的收入”,纪律介绍说,“仅此一项,我们村就能成功退出‘边缘村’行列”。

新闻推荐

池州市政协调研组来区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本报讯(通讯员侯泉)近日,市政协调研组来区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池州市安安精工铝业有限公司、安徽文...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