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化龙头带动融合发展品牌引领全区农业特色产业正在兴起
本报讯(通讯员赵冬至)眼下,正是无花果的盛果期,走进梅龙街道观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枝繁叶茂的果树上挂满了红色、黄色、绿色的无花果,娇俏的模样十分惹人喜爱,吸引了不少“吃货”和商贩前来采购。
该公司所在的观前社区之前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近些年,社区通过与龙头企业、农民三方联动,引进大户流转荒山荒坡,发展了200亩杨梅、300余亩蓝莓、200亩无花果等特色产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仅仅依靠传统农业远远不够。贵池的地理、气候,决定了在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上更有优势、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明确把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上,要求各地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积极调整优化区域种养殖结构,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
根据现有的现代农业基础,综合考虑区位、资源、环保等因素,贵池区重点打造稻渔综合种养、果蔬苗木、茶叶、林下经济(中药材、食用菌等)和休闲农业五大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一山、二圩、三轴”进行产业布局,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格局,培育出有机茶、焦枣、水产等“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专业村76个,新发展标准化茶园5000亩、稻虾综合种养4.5万亩、黄精等中药材种植6000亩、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4200亩,全区共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16万亩。梅村镇霄坑村、棠溪镇西山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牌楼镇大山村等9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示范村。
随着城镇化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小农经营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越来越多。对此,全区坚持扶优扶强原则,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靠规模保质量、闯市场、防风险、提效益。这些年,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涌现,已经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的主力军。截至7月底,全区共有15家省级龙头企业,60家市级龙头企业,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亿元。培育农民合作社53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8家;培育家庭农场107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组建产业化联合体11个,其中稻米、焦枣等4个联合体被评为省示范联合体。乌沙皖南草鸡专业合作社入选2019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强,位列全国第17位,也是全市唯一入选农民合作社。
农产品的价值最终要靠市场体现。当前,受农村流通成本偏高、市场信息不畅、品牌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许多农产品还存在卖难和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对此,贵池区也打出“组合拳”:一方面,重视农业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全区已建设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42个,5个企业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上半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依托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区级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和201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全区30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积极参与电子商务,销售率、采购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好好地“梳妆打扮”一下,特别是通过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工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和博览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多高品质、好口碑、有乡愁的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共注册农产品商标500余件,今年新增认证“三品一标”52个,累计有“三品一标”155件,霄坑绿茶、秋浦花鳜已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山焦枣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方汇阳徐光龙)近年来,贵池区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加强组织管理,以健全运行机制为重点,因病施策、防管并重,强...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