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贵池改善交通条件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池州日报 2018-08-24 08:54 大字

□ 通讯员 王丽倩 王兆林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贫困地区路网交通建设,不仅关乎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是这些地区能否如期脱贫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贵池区以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方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破解了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交通瓶颈,有效地服务了产业培育,促进了贫困地区致富增收。

“以前,我们这儿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要把羊肠小道变身宽敞公路,让村民能走出去,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去,一直是我们的夙愿。近年来,经过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我们为此再也不发愁了。”唐田镇尚书村党支部书记杨雪飞告诉笔者。

尚书村是该区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贵池区交通运输局将该村道路硬化作为具体帮扶的重点项目,积极筹措资金,详细规划设计,为尚书村修建了9.8公里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带动了村民的致富热情,促进了村集体丝瓜络、山油茶等农业特色项目发展。2017年,尚书村人均收入8500元,集体收入5.7万元。预计到2018年底,全村人均收入9500元,集体收入9万元。

贵池区不断加快农村道路建设,让越来越多像尚书村这样的贫困村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近年来先后建成贫困村道路硬化工程47公里、村村通水泥路1108.8公里、危桥加固改造110座、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85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2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5公里、渡改桥12座、村村通水泥路连接线120公里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50公里。

“这里空气好没有雾霾,几年前村里修通了路,我家就搞了农家乐,周边地区游客不断。”提到去年收入十余万元的农家乐,梅村镇居民胡晓军喜笑颜开。如今游客走进来了,以前没人要的山货都成了香疙瘩,增添了脱贫致富新动力。

近年来,该区注重农村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在中央和省补助后,县道和乡道不足部分由区政府筹集,老村道加宽和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不足部分由区政府、镇街按1∶1配套,贫困村道路硬化不足部分区政府按4万元/公里补助,同时每年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村村通水泥路连接线每公里10万元予以补助,努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823公里,大中小桥梁324座。其中:县道220.32公里、乡道1108.65公里、村道1493.86公里;二级公路37.68公里、三级公路184.79公里、四级公路2228.10公里,等外公路372.26公里。开通农村客运公交主干线15条、支线10条、142辆营运公交车全部安装动态监控系统,主城区外15个镇街和185个建制村全部开通农村客运城乡公交车,通车率达100%。

未来三年贵池区还将改扩建农村公路312公里,组织实施村级道路路面硬化工程1118公里、边缘村道路硬化437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3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80公里、村级道路硬化70公里、渡改桥2座、危桥改造10座建设,建设农村客运中心3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中心3个、区级农村物流中心1个,基本补齐全区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搭建起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覆盖城乡、内通外联、畅通高效、安全优质的公路交通网络。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六十六载;凤凰涅槃,厚积薄发傲翅苍穹——记九华山酒业改制15周年暨建厂66周年

●高斌池州,一座新兴的江南小城,一座“千载诗人地”、以诗、酒、茶为厚重载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孕育了三上九华、五...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