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九华发电“热电联产”助力蓝天保卫战

池州日报 2017-12-06 07:18 大字

本报讯(记者盛文鹏)近年来,燃煤火电企业经营环境异常严峻,面临着产能过剩、捆绑调度、煤价上涨、环保指标提升、电价走低等因素的制约,压力日益加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神皖九华发电公司在运的两台32万千瓦机组,竞争中处于弱势,如果不转型升级,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发掘企业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核心竞争力?11月16日,安徽省市媒体记者走进九华发电公司,揭开了它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助力池州蓝天保卫战的秘密。

据九华发电公司总经理曹建波介绍,池州九华公司居安思危,放眼长远,结合电厂紧靠工业园区的优势,提出并确立了以热立电、以热促电的经营战略,深耕细作,持续发力。2011年,公司对现有2台机组进行了供热改造,单机供热能力为50吨/小时;同时,池州市金能公司和江之南公司开始供热管网建设工作。自2012年7月实现供热以来,供热量逐年增长明显,特别是今年截至8月底已实现供热量同比再翻番。随着售热量的连年持续大幅增长,企业在区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为争取电量计划、压降能耗指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走出了一条燃煤电厂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经营之路。

为实施热电联产战略,池州九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各园区用热情况,积极与池州市政府沟通,多次向池州市领导做专题汇报,协调解决供热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今年以来,市政府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工作,两次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热电联产项目,部署关停小锅炉改集中供热工作,同时要求市发改委编制《热电联产规划》、市规划局修订《城市供热规划》,为公司后期转型热电联产机组奠定基础。2017年,该公司对外供热量同比增长显著,特别是市长召开办公会协调支持供热工作以后,高新区和江南集中区管线相继贯通,小锅炉逐步关停,新增大恒生化、同创超纤等多家用户,1至10月供热70万吉焦,预计全年将达到90万吉焦,平均流量达到45吨/小时,最大瞬时流量超50吨/小时。

“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多方和谐共赢。”曹建波说,一是供热项目开辟利润增长点。目前,公司拥有热用户11家,2018年预计有20余家新用户要开通用热。截至今年10月底,公司实现供热收入276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3600万元。二是供热项目促进节能减排。提供集中供热以来,池州市东部园区内原有的10多台小锅炉已被关停,每年可为池州市节约标煤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3万吨、烟尘9719吨、二氧化硫370吨、氮氧化物390吨。到2018年底,供热管道铺设覆盖范围达15平方公里,可全面覆盖池州经济开发区、江南集中区、高新区。在此范围内的企业都可以通过管道获得环保清洁热能,而无需自己另起炉灶再上马锅炉设备。从长远看,还可通过实现供冷、供水等多联供方式,更加多元有效地为池州市节能减排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三是供热项目实现多方共赢。作为所在工业园区唯一的供热源点,实现大规模集中供热后,可淘汰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原有的低效率小锅炉,2017年减少热用户生产成本2300万元以上,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节约土地的需要,又为政府创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

发展是企业生存之本。随着市场不断开拓,市场需求将很快突破现有的单机最大供热能力,供热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为此该公司多次召开供热转型专题研讨会,编制了供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将投资2800万元进行机组供热改造,实施后单机供热能力可达150吨/小时,完全满足池州供热市场和热电联产的产能需要。“十三五”内,该公司将完成机组转型“热电联产”的战略目标。

新闻推荐

谋求转型发展实现企地共赢九华发电公司热电联产拓出新天地

本报讯(通讯员张程陈明龙))今年以来,神皖九华发电公司坚持转型发展思路不动摇,全力以赴开拓供热市场,提升周边工业园区蒸汽流量。截至11月26日,该公司累计完成供热量722249吉焦,提前35天实现2017年外供热...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