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社团促进中学生学习和创新

池州日报 2017-06-14 04:00 大字

进入中学阶段,出于对学业加重的担心,很多学生放弃了对科学的追寻和坚持。但是,池州十一中的科技辅导员鲍志新说,事实证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入校内科技社团,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习。他解释说,喜爱科学的学生发散性思维较强,擅长灵活运用,能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活学活用,知识迁移是科技创新和提高成绩的密诀。

“科技就在身边,创新源于学习。”鲍志新告诉记者,“学生有许多奇思妙想。哪怕只言片语,一块豆腐干大的纸片、草图,只要稍加引导,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他举了两个例子:他的学生胡千睿看见父母使用带茶漏的双层玻璃杯,虽然茶漏将水与茶叶分开,但是给茶杯注水时水流不顺畅,水经常溢出。于是胡千睿决定改良茶杯,科技创新作品《一种注水顺畅的茶漏》就这样诞生了。在池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胡千睿的这个作品获得了科技创新成果类一等奖。在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时,鲍志新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并联电路为电瓶车电瓶防盗报警器设计一个密码锁,将并联电路与密码锁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防止车主误触发报警器。物理学科的知识被学生迁移过来,结果成就了一个科技创新。

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支持下,十一中创新社团的学生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动手操作,设计程序,一些学生还在全市乃至全国科技大赛中获奖。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学生叶佳恒获得了全国最高奖项——创意之星奖;而在池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科幻画类一等奖的获得者甘肃将在7月份前往以色列,应邀参加以色列施拉特有限公司和魏茲曼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创新之旅赴以色列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活动。

在十一中记者采访发现,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得好的学生和班级,中考成绩也位于前列。

家长要保护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与校内科技社团、兴趣小组相对应,在家长的支持下,池州市不少热爱科技、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参加了校外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种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在市科技馆,科普讲座多种多样,科学类的兴趣活动小组也会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科学实践活动;而机器人实验班组队参加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得佳绩。记者梳理发现,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学生科技节表现突出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小学阶段起便参加了各种不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市科技馆有关科技辅导员说,获得成绩的学生背后都有着家长的熏陶和支持。他说,很多家长希望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其实,多带孩子参加科技活动本身就是对孩子进行“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

不少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均表示,家长对于孩子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家长支持与否,会影响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总体来看,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在科技学习方面的支持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少家长都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与科技技能。

科学并不等于科学技术,要让孩子学技能,但更应该让孩子了解科学。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多给孩子提供接触科技的机会。可以多带孩子到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去,鼓励孩子多问一些“为什么”,引导孩子往深处去思考。对于孩子的潜力,家长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不要给孩子太多规定与束缚。

同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科技类社团、兴趣小组及其他公益性科普活动。以兴趣小组为例,在那里不仅有浓郁的科技氛围,孩子还可以和许多有相同兴趣的孩子一起交流。而且,小组里也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则,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新闻推荐

订单南瓜牵起致富“藤”

□记者石泽丰粉黄的花瓣,青绿的藤叶,在贵池区牛头山镇万子村的小河弯田畈内,40余亩成片的南瓜禾长势喜人,如碗口大的南瓜“抛头露面”挂在藤条上。“如果不去与附近沟渠边的普通南瓜禾相比,还真认为它...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