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奖励孩子手机是不够的学生:全班50多名同学过半玩手机
日前,记者在主城区一所小学四年级某班级做了调查,全班50多名学生中,近30名学生表示玩手机。
这些经常接触手机的同学告诉记者,手记功能中的游戏和聊天功能他们最常用。其中10名配智能手机的学生称放学后会玩手机游戏,还有20多名同学表示周末时会用父母的手机玩玩游戏。
玩手机游戏,家长是否同意?有25名学生回答“家长不同意”,5名学生称“家长同意自己玩游戏,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同时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此外,有10名同学回答,“考高分时家长奖励玩手机。”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她坦言孩子对手机游戏的依赖性很大。“低年级时孩子的学习压力不大,他玩会儿我的手机我也就允许了。谁知他一下子迷了进去,玩起游戏来不喝水,不吃零食,不打闹,不上厕所……很让我担心。虽然现在我严令禁止他碰手机,但是只要有空,他还是会找理由跟我要手机。”刘女士无可奈何地说:“比如写作业前常会跟我谈条件,写完作业后要玩一会手机 。”面对孩子的要求,刘女士多会妥协。因为孩子的兴趣在手机游戏上,为了鼓励孩子安心学习,她会主动奖励儿子多玩一会儿。
记者随机询问中小学生家长时,不少家长对孩子玩游戏挺无奈:“孩子都是做完作业经过我们允许之后玩一会儿。但有时候趁我们不知道,他也偷拿手机玩,我们删除了,他还会自己下载。”
家长们很困惑:“孩子为什么对手机游戏就这么着迷?”
教师:需要家长做好监督和引导
记者从主城区多所小学了解到,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和家长联系的,必须提前向班主任申请。 因此学生在学校玩手机游戏的机会并不多,绝大部分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集中在放学回家后。
从教30多年的江宁老师是主城区一所小学的班主任,她班里有60名学生,据她了解,学生们玩手机游戏的现象并不少见,“差不多有十六七个学生,大概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多名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越到高年级,玩手机的学生就越多,“女生喜欢聊天,男生喜欢玩手机游戏”。
王老师说,现在玩手机的现象很普遍,不仅是孩子玩,大人也在玩。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状态,辛苦一天回到家,累得只想静静,只要孩子不吵不闹,用手机玩玩游戏又何妨?或者有的稍微上点心的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督促孩子写作业——“反正我能玩,你不能玩”。那孩子看家长玩,他也想玩,于是出现了孩子“为手机讨价还价”和“偷偷玩”的情况。
对于手机游戏对学生的危害,多名老师认为,学生容易沉迷其中,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他们说,“虽然不主张孩子玩游戏,但是想要完全屏蔽也很难。”老师们认为,在家长的监督下,孩子适当玩一些益智类、娱乐性的小游戏也未尝不可,但要给孩子设定游戏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孩子沉迷游戏,除了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外,对孩子的身心也没有好处,会造成孩子近视或斜视、影响思维模式;不少游戏内容涉及暴力、黄色等内容,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频繁给同学、朋友发短信,有可能让孩子们不愿意对父母讲真心话,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
更需给孩子真正的陪伴
□ 记者 唐馥娴
专家:家长“抬起头”给孩子真正的陪伴
教育专家建议,想让孩子少玩手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池州学院心理学专业黄国萍老师表示,“虽然不主张孩子玩手机游戏,但是想要完全屏蔽也很难。‘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如今也出现在了父母和孩子之间。”黄国萍老师说,与其等到孩子成了“手机控”后再想方设法纠偏,不如现在就言传身教,做孩子好的榜样。她建议,家长首先“抬起头”,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说说话,多做游戏、多去户外,增强孩子的语言、阅读能力。
市未成年人保护协会理事谭甲文副教授表示,孩子表现好,“投其所好”奖励玩手机也无可厚非,但是要把握好奖励的尺度。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热衷手机游戏的学生,可以在开始阶段用手机奖励的方法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一旦树立起自我提升的意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让孩子形成“你要我做事,你就得满足我的要求,否则我就不干”的“交易”。此外,若不能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游戏,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的喜好逐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首先观察孩子喜欢玩手机的哪一部分功能,然后有针对性地用玩具去替换手机。对于学龄孩子,建议家长一方面和孩子约定游戏时间,让孩子有选择地掌握时间,另一方面转移孩子注意力,多鼓励和陪同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扩展孩子的视野和兴趣。他提醒,亲情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进的,而不是“你若听话,我便安好”,奖励个手机、允许玩个游戏并不能代表父母的爱心,真正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对孩子温情而坚定的陪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汪武斌)今年以来,池州开发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主抓手,着力建立健全项目调度机制、项目服务机制和存量资产处置机制,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健全项目调度机制。坚持“项目为王...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