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白与宣城

宣城日报 2014-07-01 17:06 大字

“诗仙”李白53岁至62岁,自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起至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近10年期间,先后7次来宣城。而每次来宣城,寓居时间都较长,他晚年期间大部分都在宣城度过的,并以宣城为中心,漫游黄山、池州、铜官山(铜陵)、当涂一带,探幽览胜、浏览山水、赋诗抒怀。

李白为何多次来宣城,并留下众多诗作?这与李白的思想与经历有关。李白第一次来宣是应从弟李昭的邀请。他在幽州清醒地认识到朝庭已昏暗、大乱必即起,终于下决心要远走高飞,寻找一个避乱的“桃花源”。恰在这时,从弟李昭在宣城任长史,致信邀李白来宣城,信中介绍“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六朝文物萃于斯邑”“南齐谢玄晖守此郡时,建斋以居……此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李白看此信后,自然心向往之,特别是自己最仰慕的谢朓遗迹尚存,李昭又如此殷勤相邀,生活上也有个依靠,更觉得宣城是一个理想避乱之地。于是,他水陆兼程往南行,时入秋季,才横渡长江,来到宣城。

他来宣城后首游敬亭山,吟下第一首诗:“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敬亭惬素尚,弭掉流清辉……”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凤期宛如昨。“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以及“时游敬亭山,间听松风眠”。等名句成为千古绝唱。

陵阳峰上建有谢朓楼,“李白低首谢宣城”。李白对谢朓非常崇拜,他登楼酣饮,观赏宣城风光,赋诗抒怀。“长空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等名篇佳句已成为千古传唱。城南有响山,此山位于城南系宣城胜境,相传有严子陵钓白龙之说。李白《九日登响山》有诗云:“我来不得意,度过重要时。题兴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接响山,俯临宛水湄。……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李白在宣城游山玩水,他游三水(宛溪、句溪、清溪),抒发尽情抒发对他宣城的热爱之情:“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句溪虽可爱,未若宛溪清”“洗心句溪月,虚舟信回沿”“清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从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等赞美宣城山水。李白也爱花,他钟爱杜鹃花。每年阳春三月,敬亭山杜鹃满山,景色迷人,李白登敬亭山,见杜鹃花盛开时,触景生情,勾起他思乡之情,作有:“蜀国夜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自称“酒中仙”的李白更爱酒,每次来宣城专饮纪叟酿的“老春酒”。而纪叟不但善酿美酒。而且能礼贤下士。常以“老春酒”宽待李白,了无吝色。唐上元二年(761)纪叟病逝,他又来到宣城,李白感到失去了好友,痛心疾首,哀作《哭宣城善酿纪叟》诗曰:“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他由人想物,由物更怀念人。

在宣城,他游览风景名胜,名人雅士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结交挚友数10余人。他每到之处都赋诗抒怀,讴歌酬千古绝唱。据统计,他在宣城留下83首诗作,占他一生诗作的十分之一。李白如此热爱宣城,讴歌宣城为宣城山水景物人文景观,风景名胜,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他逝世百多年后,宣城著名诗人梅鼎祚(明代著名学者)曾作有《保丰台登览怀李白》诗曰:“白也白也今在无,尔其如在归来乎。”

新闻推荐

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隆重举行

领导共同按下启动水晶球。本报讯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笔墨纸砚、人文荟萃。10月24日上午,宛陵湖文化广场上红旗招展、彩球高悬、条幅飘扬、人潮涌动。由宣城...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李白与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