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皖南古铜矿遗址与青铜文化

皖南晨刊 2012-10-25 14:37 大字

皖南所出青铜器,有着极其深厚的青铜文化背景。皖南沿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铜、铁、硫、金等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铜冶炼地区之一。金文记载,周王朝征伐淮夷、南淮夷,“略金”、“俘吉金”,其目的可能正是为了打通“金道锡行”,控制南方的贵金属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南陵、铜陵等地先后发现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20多处,时代最早的可达商末周初。1986年,在南陵的江木冲冶铜遗址发现了冰铜锭,由此把我国冶炼硫化铜矿的历史提早到了商周时期。冰铜锭属铜铁合金,从技术上说仍是使用硫化铜矿石冶炼的初级产品,需要进行深冶炼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粗铜,但目前作为冶炼的最后产品-粗铜锭尚未发现。据江木冲炉4碳十四标本年代测定,距今275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2815年,属于西周晚期。初步研究表明,当时的采冶作业一般是山上采矿、山下冶炼。采矿井有竖井、斜井、平巷等,最大采掘深度可达四、五十米。炼铜时已使用竖炉。在冶炼遗址内还发现有铅锭和石范,表明冶炼场还兼有铸造的功能。当然,皖南古铜矿的主要功能还是采矿和冶炼,是铜矿冶炼产物-铜锭(或冰铜锭)的提供者。有学者利用自然科学方法,对采自南陵、铜陵的三件青铜器残片进行了分析,得出来自南陵的青铜残片和来自铜陵的青铜剑,所用铜矿料很可能来自皖南地区;而采自铜陵的一件青铜鼎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其它地区。

皖南先秦时期铜矿遗址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岸的铜陵、南陵、繁昌等地,在江北的枞阳、安庆等地也有发现,计有20余处。地质资料表明,古铜矿分布区域为下扬子断陷构造,属于中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中部,铜矿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铜陵、南陵两地为多。这一地区铜矿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铜矿为主(如铜陵铜官山),还有少量的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主要成矿期属于早白垩纪,距今1.3亿年。该区矿体有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其中以似层状矿体最重要。似层状矿体厚达40米,延长和延深都达400余米,主要铜矿石为矽卡岩铜矿石,并有丰富的磁铁矿石和磁黄铁矿石,此外还有辉铜矿和斑铜矿。矿区内氧化带最厚达30米左右,但次生富集不明显,表生铜矿有自然铜、辉铜矿、孔雀石、铜蓝和赤铜矿等。沿江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山林茂密,柴薪充足,水网如织,交通便利。这些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铜资源,为古代大规模采冶铜矿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些铜矿遗址可分为采矿和冶炼两类,其中先秦采矿遗址大多因年代久远、地貌变迁而不易发现。经实地考察的采矿场、采矿井,大都是群众在开采铁矿(铁帽层)或铜矿中发现的,当地群众俗称“老窿”、“老洞”。古代采矿场的范围大小不一,主要视矿床结构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定,面积在数千乃至数万平方米不等。一般采矿场内有成堆的废石、含有铜矿的贫矿石、坑木以及大量的生活陶瓷器残片等。冶炼遗址因地表遗弃有大量的炼铜废渣而易被发现,一般小的仅有几千平方米,大的达数万乃至10万平方米以上。遗址内有成堆的炼铜废渣、红烧土残炉壁块、废矿石,以及陶瓷质生活用具残片等。南陵江木冲冶炼遗址规模最大,其坐落在海拔80-104米的丘陵地带,冶炼点散布在马家冲、六口塘、乔村、江木冲等区域,范围达1平方公里以上,遗址内炼渣估算有至少有二、三十万吨。

从先秦铜矿遗址的分布规律看,集中分布在今铜陵狮子山、铜官山、凤凰山南陵大工山等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一般每个区域都有一群矿冶点,形成若干规模较大的古代采冶中心。从当时的铜矿生产格局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山上采矿、山下冶炼模式。采矿场与冶炼场相距不远,即从采矿到冶炼基本是在同一小区域内完成的,这是比较普遍的生产格局。另一类是小型分散采矿、集中冶炼的模式。如在大工山区域内,像江木冲、乔冲、夏家坝、崔家涝、铁丝岭、涧滩林场、钱桥等冶炼遗址,位于南宣盆地(南陵-宣城)红层边缘地带的丘陵地区,多为角砾层堆积,无铜矿蕴藏,其炼铜所需矿石应来自于附近的大工山矿区。这种生产模式,是与当地铜矿点蕴藏量小而分散、不能大规模采矿方式有关。

据史书记载,汉代产铜地不少,相对于全国各地设置的37处盐官、48处铁官而言,当时政权只在丹阳设了一处铜官,丹阳铜官在汉代青铜文明、青铜工业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丹阳有铜山,“铜山在繁昌县东南五十里,出好铜,古所谓丹阳铜”。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政权曾设的铜官于今天的铜陵铜官山下,凤凰山地区发现的西汉时期的铜矿采冶遗址,很可能就是属于当时铜官管辖下的一个地区性采冶场所。还有一些刻有“铜出丹阳”的铭文镜。“汉有善铜出丹阳”,当时最好的铜在丹阳。丹阳曾是古地区名,又称“丹阳郡”,铜陵地区西汉隶属于“丹阳郡”,以今天的行政区划看,其辖区包括安徽池州以东,江苏句容以西,北至长江南岸,南抵浙江安吉一带,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宣城地区。皖南古代铜矿生产的铜原料大致有三个去向:铜原料外运、就地加工、在矿区附近铸钱。从《六安出土铜镜》、《皖江汉魏铜镜选粹》等公开发表的资料看,皖南完全有可能是战国汉魏时期铜镜的一个铸造中心。

铜矿的大规模开发,是皖南地区青铜文化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大工山、凤凰山为中心的南陵、铜陵、繁昌等地先后发现周代采铜矿井遗址和铜冶炼遗址数十处,时代最早可达西周。这一区域内还分布着众多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址,出现了如南陵牯牛山那样的面积近百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中心遗址。同时这里也是土墩墓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如南陵千峰山、繁昌万牛墩墓群,土墩墓的数量均在千座以上。如此繁盛景象的出现,说明皖南地区在周代江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闻推荐

3天追回欠薪14万 农民工甘片子笑了

z与往年相比,今年宣城市早早吹响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集结号”,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清欠办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前完成所有群体性清欠任务,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欢欢喜喜回家过年。6000元的...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