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梦想播撒在徽州大地

黄山日报 2011-06-27 16:15 大字

青山连绵,座座铁塔高耸山巅;银线飞架,划出蓝天与群山的界线。6月26日,500千伏铜贵至徽州线路工程启动送电,标志着黄山电网首个500千伏即徽州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

徽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09年12月26日动工,起点铜陵官山500千伏变电站,途经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共三市七区县,项目包括4个单项工程和1个配套工程,即徽州500千伏变电所、铜陵官山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官山500千伏变电站至徽州变电所线路和通信工程以及220千伏芳村输变电工程,工程总投资10.2亿元。

“500千伏电网投入运营后,黄山电网资产扩大1.5倍,供电能力提高4倍,相当于再建一个黄山电网,实现了质的飞跃。”黄山供电公司总经理张泽宇说。黄山电网的升级,进一步满足了黄山旅游及工业发展的用电需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谋划超前,梦想变成现实

在黄山供电公司档案室,保存了一本1993年12月编制的《黄山电网“九五”发展规划》。“2000年至2010年黄山电网建设展望”章节中,有一段“建设50万伏超高压输变电系统,50万变电所所址选择在黄山电网负荷中心徽州区境内,50万电源点可选在铜陵或池州。”的叙述文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山电业局仅有三条110千伏线路,尚无220千伏系统。“当时我们规划这个项目是十分超前的,那时黄山并不具备上马500千伏工程的硬性条件。现在看来,项目如果再推迟一年竣工,黄山发展的强劲势头就会受到电力的约束。”张泽宇说。

黄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卫国参与了当时的规划编制工作。回想往事,他笑着说:“当时的梦想是黄山能早日投运220千伏线路,500千伏就属于理想了!”

从理想到梦想,从梦想到现实,500千伏徽州输变电工程就像罗马建国那样不只是个传说。一个个时间节点,记录着理想到现实的嬗变。

2007年,黄山供电公司着手谋划工程建设;2008年8月,工程获得批复;2009年2月,工程列入省861项目;2009年4月,工程列入黄山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2009年7月,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评审;2009年12月,工程破土动工。

精致精细,创新战胜考验

有这么一组数据:2010年7月500千伏线路全面施工,2011年6月底竣工通电。施工时间不足12个月,需立340基铁塔,架设152公里线路,浇筑3万多立方混凝土。

时间紧,任务重,山区海拔高、地势险,施工难度大。

项目经理张必余深有感触:“黄山区及黟县境内山陡石坚,挖孔桩施工难度最大,其中最难的基塔洞深达16米、直径1.2米,一个洞要挖20多天,都是施工人员用手一块块将石头搬出来的。”

更多时候,工程施工是对人的考验与磨练。

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一线的施工人员吃住在山上,有时一天四五个小时都是在山路上行走,还要时刻预防蛇虫和野兽的袭击。

“有的山上坡度将近有80度,别说运建材了,人上去都很困难。”张必余告诉记者,在宽度不足0.6米的山路中,汽车运输材料简直是“天方夜谭”,运输多依靠人力,艰苦与难度超出想象。

尽管困难与艰苦重重,却未挡住雄心,反而点燃了建设者们智慧的火花。

比标准钢筋长7米、总长度达16米的钢杆如何运上陡峭的山上,这是难题。截断钢材,用山坡上的临时机械索道运输,运抵后在山上现场焊接。但是山上植被多,焊接的火花带来了火灾隐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山下,建设者们先把钢材分段加工,在钢杆的顶端和末端引用螺纹技术,运输上山再联接固定,既保护了生态又确保了牢固安全。这项创新技术在安徽省尚属首例,后来此QC攻关课题还在省电力公司获了奖。

生态优先,绿色融入电网

徽州多美景,风光享誉世界。青山绿水好风光为邻,为500千伏徽州输变电工程添加了无尽的美,但建设却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考验。

工程线路全长152公里,85%以上的线路跨越山川河流,沿线森林覆盖率高,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到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到电网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工程线路远离黟县宏村便是一例。按照工程建设最优原则,线路应从宏村对面山上经过,但是考虑到宏村周边的原生态与山水风光的完整,线路规划向北移动了5公里。移后的线路,须经两座900米的高山,建材更是要借助索道运上山,其中施工的艰辛与成本增加显而易见。

不止宏村,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等线路经过区域的路径选择慎之又慎。

“大部分线路规划都制定了多个方案,反复实地考察认证,选取对景区景点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最好的方案实施工程。”李卫国说,工程尽量在高山上建设,避开可开发的丘陵地带,最大程度地保护沿线地方发展资源。

于是,就有了在安徽省电网建设史中,首次采用航片和海拉瓦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路径的优化选择,有效减少了线路长度、降低拆迁量及转角数量。

全省首次采用动力伞技术实施高压电网架线,减少线路架设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线路架设成本提高了近2倍。

在高低不平的座座山顶,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塔基,用长短腿及高低基础来调整塔腿与地形的落差,最大限度地减少塔位架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尽管工程的施工难度倍增,建设成本提高,但留下来的却是不可复制的宝贵生态财富。

历经数个寒暑谋划,电力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让500千伏徽州输变电工程从无到有,从梦想变为现实,成为黄山市受进电源的主动脉,掀开了黄山电网发展新的一页。

·阎冲冲  周群·

新闻推荐

市领导带队赴韩国开展旅游促销

本报讯在黄山至首尔定期直航航班正式开通之际,为进一步促进韩国入境旅游市场升温,8月7日至12日,副市长徐健敏率黄山市旅游促销团到韩国开展了系列旅游促销活动。在韩国首尔和釜山两地,黄...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