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三次机会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先生告诉记者:“研究和总结黄梅戏流派艺术失去了三次大好机会。”
第一次是解放之初。黄梅戏许多有影响的老艺人云集安庆、合肥等地。当时,“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他们光明正大地登上大雅之堂,纵情欢唱,甚至唱红了大上海,又相继组建了国营剧团,真正迎来了艺术上的春天。这时候有些人就发现老艺人们虽然唱的同样是“花腔、平词”等一个调门,却各有特色,在表演上也各有绝活,而且当时就有“怀宁”派、“桐城”派、“望江”派等等说法,可谓“百花齐放”。“可惜当时戏曲界正忙于‘三改\’,就是改人改戏改制,无暇顾及其他,因而失去了一次研讨黄梅戏流派的绝好机会。”
第二次是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之后。从安庆和皖江各地集中了一批黄梅戏精英于合肥,同时,又调进了一批包括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新文艺工作者。黄梅戏很快形成了安庆和合肥两个中心,而且很快在艺术上就显露出分歧,省团因为拥有严凤英、王少舫两大名牌,他们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剧已风行全国,渐渐有取代安庆之势,而安庆作为黄梅戏的发源地,拥有地、市、县十几个剧团也在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中青年演员,而且有大量的观众作为坚实后盾,“撼”之也感不易。双方分歧的焦点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安庆业内有些朋友认为省团迈的步子过大,有背于传统,不像黄梅戏了;省团部分朋友则认为安庆方面过于保守,强调“原汁原味”,有碍于黄梅戏的发展。这种艺术上的争论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我作为《安徽戏剧》编辑部的负责人为此组织了一场名为‘黄梅戏音乐改革\’的讨论,并写了一篇充满‘左\’味的编者按,对‘移步不变形\’等论点横加指责。幸好被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的赖少其发现了,立即约我谈话进行批评。他说学术讨论要以平等、说理的方式进行,绝不可以势压人。根据赖部长指示,我陪同省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吕波赶赴安庆,在皖江大戏院后台休息室召开音乐界朋友座谈会,征求意见赔礼道歉。安庆同志非常大度,这场风波总算暂时平息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又失去了一次研讨和创建黄梅戏流派的宝贵机会。”
第三次是在“四人帮”覆灭之后。黄梅戏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中老年演员青春焕发,特别可贵的是安庆、池州、马鞍山和省团等地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苗。这时旧的争论又起,一方强调继承,一方强调发展,明处不说背后争论更为激烈。有些新苗斗志昂扬扛起大旗,在各自的艺术征途上大胆实践,而且在继承和创新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这本来又是一个研讨和创建黄梅戏流派的最好时机,又因为种种原因,最主要的是两条:思想还不够解放,队伍还不够团结。结果这个‘最好时机\’也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柏先生感叹道。
林燕
新闻推荐
□
向波
德远
夏春本报讯
2011年春运于2月27日结束,记者昨日从市春运办了解到,春运期间安庆市客运部门共运送旅客379万6千人次,城市公交完成旅客运输量...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