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藉积淀与希冀肩负责任与使命直面机遇与挑战这一刻池
蕴藉积淀与希冀,肩负责任与使命,直面机遇与挑战—————这一刻,池州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历史注定赋予此刻不同寻常的意义。12月3日至4日,市委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分组讨论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五年,如何走好发展之路?面对强市、面对富民、面对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为池州的未来作答。
回首“十一五”
成就辉煌的五年
“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对过去的总结实事求是,听后鼓舞人心。过去五年,池州市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欣慰,可以说是池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无论从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上看,还是从每个生活在池州的个体的感受上,都是这样。”市纪委副书记施正生是第一批安庆过江干部,对池州复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着切身体会,“过去,过江干部家属都不愿调到池州工作。现在,池州变强了,变美了,不少过江干部家属都主动要求调到池州工作。”
施正生的感慨是由衷的。过去的五年,池州的的确确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这5年,是池州加快发展、大步迈进的五年,是池州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愈加清晰的五年,也是全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成效最为显著、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池州在全省中地位显著提高。回首“十一五”,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池州市在新的五年里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十二五”
实现跨越的五年
会场内外,与会人员热议池州未来发展之路。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强市富民……这些频频出现的热词,渐渐汇聚全体代表的共识,形成池州“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一次次的集思广益、一场场的激情讨论,寄托着希望,承载着期盼,表达出全市干部群众对池州未来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憧憬。
未来的五年,是池州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池州在这五年间,将如何实现在全省“总量居中、人均居前、速度居先、环境居优、民生居上”,跻身皖江城市带第一方阵,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目前“家底还不算厚实”、总量在全省靠后的池州,实在“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讨论时,与会人员纷纷认为,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思路清晰,旗帜鲜明,鼓舞人心;《建议》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池州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市发改委主任王连旺认为,未来五年是池州市面临前所未有重大发展机遇的五年,建议“十二五”期间,全市突出科学发展的核心、突出加快发展的目标、突出改善民生的目的,大力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池州市“十二五”期间在全省“总量居中、人均居前、速度居先、环境居优、民生居上”的目标。
(下转A3版)
(上接A1版)市经信委主任程国清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特别是江南产业集中区落户池州,为池州市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强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池州市发展成效显著,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园区主导产业基本成形,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规划结合池州发展定位和整体架构,发展主体思路符合池州实际。
“十二五期间,池州应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要强化招商引资实效,认真组织回头看,要遏制打着市场建设搞地产开发现象;一些专业市场建好后,要搞好招商,尽快运营,加强管理;要强化旅游文化产业与商贸联动发展,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池州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注重对外贸易,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市商务局局长陈新康在讨论时一口气提出了5条建议。
“实现十二五提出的目标,人才是关键。”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屹博士建议,“十二五”期间,要结合池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需求,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因为有时一个能人、一个团队就有可能带来一个新型产业,带来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市供销社主任王正武认为,启动农村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推动“新网工程”、“万村千乡”等工程的实施,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培育。
从扩大内需到产业支撑,从城乡统筹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资源节约到环境保护,从人才引进到刺激消费,与会人员为“十二五”池州经济社会纷纷献计献策。大家对未来五年既抱着热切的期待,又不失冷静的思考:“未来的征途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可能依然突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走出一条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路子,在转变中实现跨越,在跨越中促进转变。”
期待“十二五”
更加幸福的五年
“要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些提法令人十分振奋。”讨论中,与会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幸福指数”。
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集中新增财力办好惠民实事。2007年以来,全市连续多年组织实施民生工程,累积投入20多亿元。“十一五”以来,池州市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双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度关注“一老”(孤寡老人)“一小”(城乡孤儿),在全省率先开展孤儿救助,农村养老院建设(夕阳红工程计划)走在全省前列,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超过70%。实现建成“平安市”的目标,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一项项惠民举措,提升的正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池州人民在分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体会到更深切的幸福感。
党代表、市第一中学教师胡晓英说,“十一五”期间,池州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加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池州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池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先导。胡晓英建议,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要加大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要积极建立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大幅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就学、就业、就医等民生事项的热烈讨论,一点一滴地丰富着幸福的内涵。
“十二五”的发展途径,在讨论中越议越明晰;“十二五”的美好前景,在讨论中越绘越丰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柱)12月18日上午,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举行新校区落成典礼。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市委书记童怀伟揭牌,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孙爱民,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国庆致辞,市政协主席方志恒,省政府副...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