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口王永盛
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其最大特点就是不可复制,一旦损毁不可再生。尽管我国已通过立法对有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来势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不少历史文化资源在各式各样的开发中被毁。如何协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对历史文化资源在经济竞争中的“软实力”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存在着一些误区。(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仍然尖锐。要么把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造成很多优质资源得不到适度开发利用,资源保护也因缺乏足够资金支持成为一句空话;要么忽视资源保护规律,盲目开发,造成开发性破坏。(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严重不足,资源潜力尚未转化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实力。即使有些地区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实质上还是简单利用,深、广度远远不够,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利用。(三)创新机制不足,资金、人才缺乏,历史文化资源难以形成精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和艺术越来越遭到冷落。池州傩戏、徽剧、安庆灯会、歙县亮船会等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因缺乏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指导,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层次上局限于自娱自乐型,难以形成精品,无法形成产业。
二、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国际上有种说法,一流国家输出文化,二流国家输出人才,三流国家输出产品。我国作为文化大国,理应在文化产业上有所作为,输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树立“保护第一”观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应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要按照分级投入的原则,加大文化资源保护经费支撑力度;要积极参加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严禁任意修整、拆迁。(二)科学规划,分类开发与利用。针对不同级别(国家、省市、县区级)和类型(物质、非物质文化)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区别对待,分别投资,有些进行产业化处理,有些保护传承,有些组织学术研究,有些作为文献出版。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设置保护范围,杜绝以损毁真文物、炮制假古董等“杀鸡取卵”办法办旅游。对散落城镇、村落的单件文物,一种方式就是理顺产权关系,像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签订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职责;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政府、个人、社会团体收购,集中复原,修旧如旧。黄山市徽州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就是将散落在民间的明清时期的几十幢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集中复原而形成的一座民居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黄山市热门景点之一。对传承乏人,濒临湮灭的非物质文化,则可以通过录音、录像、出版及建立博物馆、设置传承人等方式予以保护。(三)整合资源优势,坚持错位发展的新格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千万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张艺谋推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一系列大型歌舞剧后,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自的印象,但很多地方都是惨淡经营,盈少亏多。因此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体现特色,走品牌发展道路。区域内应相互联动、相互协作,坚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现象引发的恶性竞争。(四)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资金投入和人才引入渠道。当前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和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要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政府组织协调、多元主体投入、市场机制运作”的方式,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同时要积极引入既懂历史文化又懂开发经营的专业创新人才,将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形成产业。(五)依托现代科技,构建新型的保护与利用模式。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历史文化资源拥有者可以加强与信息运营商、动漫企业、终端企业合作,建立文化资源传播与利用的新模式。将我国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动人的传说典故如“淝水之战”、“四面楚歌”、“孔雀东南飞”等制作成动漫电影、电视剧进行传播。尤其要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以虚拟世界的方式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虚拟紫禁城”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互联网展现的景点,公众在虚拟世界中也可以像现实生活中一样游览故宫,甚至还可以走进在现实中无法进入的宫殿,网民“白天上班晚上游故宫当格格”已经成为时尚。这些现代科技的运用,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历史文化资源,又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了历史文化资源。
新闻推荐
青山连绵,座座铁塔高耸山巅;银线飞架,划出蓝天与群山的界线。6月26日,500千伏铜贵至徽州线路工程启动送电,标志着黄山电网首个500千伏即徽州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徽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0...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